在植物界和動物界,並沒有一種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普遍衝動存在,即使看起來似乎有這樣的發展道路。
一方面,當我們說一個發展階段比另一個更為高階時,這往往只是一個我們自己的評價,並非確實如此;另一方面,生物學告訴我們,在某一方面更高階的發展往往被另一方面的退化所抵消或壓倒。
這樣,從許多動物的早期階段就可以看出,其發展已經具有退化性質。較高的發展跟退化一樣,都是適應外部力量的結果。在這兩種情況下,本能的作用都只限於以一種快樂源泉的方式來保留某種必須作出的改變。
我們許多人很難拋棄這一信念:人類具有一種趨向完善的本能,它使人類到達目前所有的智力水平和道德高度,也許還可能讓人類發展到超人階段。
然而我並不相信人類有這種本能,也不認為這種似乎讓人高興的幻覺應該保留下去。在我看來,對人類迄今為止的發展,其解釋無須不同於對其它動物。
表現在極少數人身上的那種趨向於完善的不懈努力,完全可以解釋成一種本能壓抑的結果。人類文明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建立在這種本能壓抑的基礎之上的。
這種被壓抑的本能為獲得完全滿足的鬥爭從未停止過,它存在於對一種原始滿足經驗的重複之中。任何替代、反相形成以及昇華作用都無法消除這一被壓抑本能的持久緊張狀態。它所要求的滿足和實際獲得的滿足之間的差別產生一種驅動力量,促使它不停留在任何已經達到的一點上。
一般說來,被壓抑的本能要想退回到能夠完全滿足的方向是不可能的,因為那裡通常有著堅持壓抑的抵抗在起阻擋作用。這樣,它除了繼續朝著那個沒有阻擋的方向繼續前進,沒有任何別的選擇。
但也不能指望這個過程可能終結或實現目標。在恐怖性神經病中,所謂的發展實際上只是試圖逃避某種本能的滿足,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原型,這種所謂趨向完善的本能到底是怎樣來的。
並非每個人都有這種“趨向完善的本能”,其動力學條件確實普遍存在,但有利於這一現象產生的實際狀況卻極少。
這裡我想再多說一點:我們或許可以用愛慾本能的努力來取代這種根本不存在的“趨向完善的本能”,這一努力是把那些有機體結合到更大的統一體之中。愛慾本能所作的努力以及壓抑的結果,似乎都可以用來解釋那些被歸之於這種本能的現象。
——超越快樂原則
【本文摘自《弗洛伊德自述》(黃忠晶等編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