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智慧揭開地震成因之謎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此處是作者原稿,與正式出版的“潔本”文字略有差異。
(接上篇)
10.10變頻的地震,定頻的火山
火山與地震存在密切聯絡,它們就像大自然孕育的一對孿生兄弟,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火山爆發必伴隨地震,全球主要火山帶與地震帶是重合的,火山與地震都能引發海嘯,等等。有人指出,火山與地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的確如此,火山與地震都是地下龍捲風——帶電粒子迴旋共振導致的。
一些火山噴發極為劇烈,猛然噴出巨量煙塵、水蒸氣、火山彈。釋放出巨大能量。一些火山則是緩慢地溢位岩漿。
火山強烈爆發時,開始往往噴發出巨大煙柱狀的氣體,衝向數千米甚至數十千米的高空,這種煙柱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較純的水蒸氣組成的白色蒸汽柱。典型的如1822年維蘇威火山噴發時所見。當時,在火山上空升起巨大的蒸汽柱,高達13千米,形如笠松,在20小時內,高度保持不變。另一類是由水蒸氣和火山碎屑物(主要是細粒的火山灰)組成的煙柱,是黑灰色。如聖海倫斯火山噴發時所見。
火山噴發的一個很常見的突出特徵是:氣體的噴出量是非常巨大、相當驚人的,有時甚至佔到噴出物的99%。如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突然猛烈爆發,……從火山中噴發出極大數量的氣體和火山灰,……噴出的火山灰總量達五六百億噸之多,火山爆發後,火山灰連續三天在480千米範圍內遮黑了天空,……估計在噴發物總量中,氣體及各種飛散物質佔99%以上,而熔岩還不到1%。
1854年蘇聯堪察加半島上的舍魏路奇火山噴發時,大量火山灰飄浮在火山口周圍50千米內的高空,濃黑的火山灰遮天蔽日,使那一帶的白天變成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1883年印度尼西亞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出的火山灰,曾飛渡太平洋,直飄到北美洲,並且幾乎將整個日本的天空蓋住,使白天全無日光(張虎男,1986)。
“一次火山大爆發的時間雖短卻噴出有驚人數量的岩漿。如距今900年前長白山天池火山的一次爆發,拋向空中的全部噴出物的體積達175Km3(J·Gill等,1992)。
根據夏威夷火山學者麥克唐納裡德的資料,7座火山噴發時火山氣體成分中的水體積佔43%—94%,二氧化碳佔第二位,它的體積比為2%—46%。因此,這些火山的水的平均百分比佔噴發出氣體體積的73%,而二氧化碳佔20%(郭增建等,1992)。
此外還有噴泥的泥火山、噴冰的火山等等。
火山爆發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分為裂隙式噴發和中心式噴發。
裂隙式噴發是岩漿沿著地殼上巨大裂縫溢位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
中心式噴發又可細分為:(1)寧靜式:火山噴發時只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位,順著山坡緩緩流動,好像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裡沸瀉出來一樣。溢位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揮發性成分少,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
(2)爆裂式:火山爆發時,產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
(3)中間式:屬於寧靜式和爆裂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義大利西海岸利帕裡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鍾噴發一次。
(4)普林尼式:最強大的一種火山爆發形式,能將火山灰噴灑到45千米以上的高空,也可叫“維蘇威式噴發”。普林尼式火山噴發特徵是噴射到平流層的火山氣體及火山灰。最特別的是噴發大量的浮巖及非常劇烈的氣體爆發。短暫的噴發可以在一天內完結,但也可以長達數日,甚至數月。較長時間的噴發最初是灰雲的生成,有時會連同火山碎屑流。可以噴出大量岩漿令火山口崩塌,形成破火山口。細灰可以覆蓋很大面積。普林尼式火山噴發一般會有很大的聲響,就如喀拉喀托火山噴發時一樣。
(5)武爾卡諾式:能將炙熱的岩石和火山灰噴到20千米以上的高空,並落在火山附近,此類噴發與培雷式噴發略像。
(6)蘇特塞式:火山活動的前半個時期,在淺海海底的一個火山口以反覆爆發式噴發為特徵。
(7)超級武爾卡諾式:和水蒸氣爆發一樣,幾乎是無岩漿物質的爆發式噴發。有的稱超火山(日本磐梯山)型爆發。由於噴發只有噴發物質而無熔岩,因此噴發物質是在冷卻狀態下噴發的,偶爾在熾熱狀態下噴出。其特點是出現大量的基底火山碎屑,有時可達75%-100%。超級武爾卡諾型噴發出的物質體積大小變化很大,從巨形巖塊到火山灰均有。
(8)超級普林尼式:極為罕見的一種火山爆發形式,規模非常大,噴出的火山灰可以覆蓋全球。
(9)泛布玄武岩式。(據百度百科)
導致火山噴發的原因不可能像流行觀點認為的那樣,火山是由於岩漿在岩漿房中積累產生的壓力而噴發的,因為一是許多火山噴發物中岩漿成分甚少,不足1%;二是火山大都是重複噴發,已噴發過的火山口很脆弱,不可能承受巨大壓力;三是即便火山口能承受極大壓力,但一旦岩漿衝破火山口,積累的壓力也必然驟然釋放,迅速降低,岩漿房一旦失去壓力,噴發便會停止。因為空腔中的壓力必須在密封條件下才能保持,一旦失去密封條件,壓力就會頃刻釋放完畢。就像一隻被刺破的氣球,壓力會在頃刻之間一次性釋放完畢。重新聚集壓力則需要再次封閉和漫長的等待。因壓力導致的噴發如同爆炸一樣,只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持續的。因此靠岩漿房積累壓力導致的噴發不能持久,至多維持數十秒、數分鐘就會停止。而實際上火山噴發常常持續數日乃至數月之久,壓力說不攻自破。
解釋火山成因機制的最大困難在於什麼樣的能量能將如此巨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火山灰在短時間內快速噴向天空,必定存在一個特殊機制導致火山突然噴發。這個機制是什麼呢?根據我們對地震成因的分析可以推斷,火山噴發本質上也是由於帶電粒子在火山內部長期積累之後發生帶電粒子的迴旋共振導致的。
火山普遍處於地球“電路”系統之中。底部可能與地幔有某種電路連線。當太陽活動增強,向地球輻射大量帶電粒子時,在增強的輻射帶電場與地幔電場的感應下,某些火山被“充電”,如果受到太陽風迴旋共振波誘導,或形成整體穩態磁場,磁場中的洛倫茲力導致帶電粒子做拉莫爾迴旋運動,一旦迴旋運動角頻率與火山內部帶電粒子固有的頻率相同步,就導致火山內部物質發生迴旋共振,形成地下龍捲風。
迴旋共振是靜電能的一種特殊釋放方式,這種方式並不直接消耗帶電粒子,只是使帶電粒子的振幅達到最大,反而還會製造出大量帶電粒子:迴旋共振的快速旋轉和導致的物質劇烈摩擦會產生大量帶電粒子,使火山中的帶電粒子不降反升,能量不斷增加,才使火山噴發由弱變強,使火山噴發時的隆隆聲“一陣強似一陣”。故能長時間維持噴發。當迴旋共振產生的等離子體過多時就會發生等離子體複合形成閃電,從而中和掉大量帶電粒子,同時龍捲風中的磁場也被破壞,重新變成混亂無序的磁場,等離子體不再發生迴旋共振,地下龍捲風才逐漸衰減,最終停止噴發。
龍捲風旋轉速度最高可達330米/秒,這樣的高速旋轉會因摩擦生熱而將火山內部物質迅速“加工”成水蒸氣或煙塵狀物質和岩漿,同時產生巨大壓力,將水蒸氣、煙塵、岩漿擠出地殼噴向高空,造成濃煙滾滾、直衝雲霄的壯觀場景。只有帶電粒子的迴旋共振才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壓力,能將火山灰噴灑到45千米以上的高空,如果沒有這種實實在在的壓力機制,火山如何能噴得起來?也只有迴旋共振才能維持如此之久的時間——迴旋共振本身也是一種起電機制,會使能量不斷增加,從而導致火山下面的“地下龍捲”像一臺電動機一樣不停地運轉下去。這是為什麼火山爆發時總是吼聲、隆隆聲不斷的原因所在。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真空零點能被迴旋共振激發而釋放出來,才導致火山僅以微不足道的靜電能釋放出巨大能量。
毫無疑問,火山噴發出來的煙塵狀物質在地殼內的初始狀態不可能是煙塵狀的,因為地殼內不可能有如此大的空間儲存如此巨量的煙塵。所以必定有一種機制能將非煙塵狀的液體或固體物質“加工製造”成煙塵狀物質併產生巨大壓力擠出地殼,噴向高空。這樣的“加工”機制也非帶電粒子的迴旋共振莫屬。只有像龍捲風那樣能量強大、高速旋轉的迴旋共振機制才能將非煙塵狀物質轉化為煙塵狀物質併產生巨大壓力噴出地殼。除此之外,自然界不存在任何其他可能的機制能導致火山如此劇烈噴發。也只有迴旋共振機制能將大量泥土、冰塊吸出地殼,形成噴土、噴冰的火山爆發。
為什麼火山彈一個個都是那麼圓潤光滑?它們都是地下龍捲風瘋狂打磨而成的!
所以,帶電粒子迴旋共振形成的那一刻,便是火山爆發的那一刻。
沒有迴旋共振機制,是絕對導致不了如此猛烈而持久的噴發的。強大的電磁迴旋共振,就是火山爆發的根本機制。隱藏在火山下面的不是岩漿房而是“地下龍捲”。
所以火山釋放的能量同樣是由地下龍捲風和伴隨的閃電-熱核聚變及其引發的共振——各種波長的縱波共振、橫波共振提供的。正因如此,火山噴發也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除了上述激烈噴發的火山外,裂隙式噴發表現為緩慢的岩漿溢流。當火山內部積累的帶電粒子發生微波共振時,就會表現為岩漿溢流。因為微波共振主要是熱效應。岩石被微波加熱融化,因熱脹效應體積增大產生壓力,導致岩漿緩慢溢位。
所以,為什麼有的火山噴發的是岩漿,有的卻是煙塵、水蒸氣、火山灰,有的則是泥漿、水甚至是冰塊,還有的是爆炸式噴發,就是因為龍捲風的型別不同,噴發什麼樣的物質取決於地下龍捲風——帶電粒子迴旋共振的角頻率、波長以及閃電電荷量大小、產生的熱量大小及發生的頻度等引數。
之所以有些火山噴發格外猛烈,煙塵最高可達45千米,有些則相對和緩,一方面,是龍捲風自身的強弱決定的,龍捲風越強,噴發力越大。另一方面,是由於一條地下龍捲風往往都有若干個噴發口,在相同的壓力下,噴發口較少的壓力就大,噴發就猛烈,反之亦然。
火山型地下龍捲風與地震型龍捲風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火山型地下龍捲風磁場均勻、頻率恆定,是“定頻”的,不會發生漂移,只在原地打轉。而地殼的固有頻率只有一個或很少幾個,頻率恆定的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很難碰上,所以火山型地下龍捲風一般不會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但會使龍捲風波及範圍內的岩石發生受迫共振),不會導致地殼旋扭。地震型地下龍捲風磁場不均勻,頻率變化快,是“變頻”的,會發生漂移,常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
概而言之,火山是定頻的,地震是變頻的。也就是說,發生地下龍捲風時,如果它磁場均勻、頻率恆定,就會形成火山噴發。如果它磁場不均勻,頻率是變化的,就會導致地震。
火山成因示意圖
沒有地下龍捲風的巨大壓力,煙塵如何噴到45千米的高空,且持續數月?
而磁場要麼均勻,要麼非均勻,無非這兩種情況。除此只有輕重之別,是稍有失勻還是嚴重失勻。所以一個地下龍捲風要麼形成火山,要麼形成地震,除此並無其他選擇。
一個地下龍捲風,如果總在一個地方不動,不停地旋轉的結果,就會使那裡的物質冷的變成了熱的、固體的變成了液體的、液體的變成了氣體的。龍捲風的起電效應使它不斷增強,越轉越快,當壓力達到極限,地殼無力承受時,就會突然噴發形成火山。
所以,在對地震進行監測預報時,首先要分析對比監測到的電磁波形是火山型地下龍捲風還是地震型地下龍捲風,也就是看它是均勻磁場還是非均勻磁場,是“定頻”的還是“變頻”的。如果是火山型地下龍捲風的波形,就基本上可以排除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地震測報的準確率。
不過,火山爆發時也伴隨地震,被稱為火山地震。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可分為兩種:A型火山地震,指在火山及其附近所發生的震源深度1-10km的地震;B型火山地震,指在火山口附近極小範圍所發生的震源深度小於1km的地震。火山地震是在導致火山爆發的巨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周圍伴生的小型或微型地震型地下龍捲風造成的。所以火山地震震級較小,一般不造成破壞。
如第六章第一節所述,在發生大型地震型地下龍捲風(非均勻磁場型)而爆發大地震時,也會在周圍伴生許多小型或微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均勻磁場型),導致噴水冒沙等。就是說,大型地震型地下龍捲風周圍會伴生微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而大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周圍則會伴生微型地震型地下龍捲風。這是一種別有深意的“陰陽平衡”。只能令人驚歎大自然的“科技”太尖端了。
人們早已發現,火山與地震有著許多共性特徵,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現在我們終於可以確知:火山與地震都是地下龍捲風導致的,只不過一個磁場均勻、頻率恆定(火山),一個磁場不均勻、頻率不斷變化(地震)而已。
許多情況下,一些臨近大地震的火山也會同期爆發,是因為在一個大面積的地塊上積累了靜電時,既可以形成地震型地下龍捲風,也可以形成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因此地震和火山會同期發生。
一些小型、微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還會導致油井自噴。如: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華北及其海域先後發生了渤海、海城、唐山等三次強地震。震前毗鄰震中區的油田,……部分油井變化異常,主要表現為油井突然自噴;產油量在未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突然數倍乃至數十倍增加(鄒泉生,1994)。
另外還發現,一些廢油井在地震前還會發生自噴。大港油田的旺11井是河北省青縣豐臺堡村東南鹼地上多年無人問津的一口廢油井,1976年6月中旬的一天,突然強勁地向外噴油,持續一天後平息;過了十餘天,在6月下旬又突然噴了一天;到7月10日前後,連續噴射了3天,噴射距離達25米遠,並伴有隆隆巨響,十餘里範圍可聞。結果7月28日凌晨發生了唐山7.8級地震。1977年5月12日寧河6.5級地震前,3月29日至4月1日,這口井又發生了類似7月10日前後的噴油現象(張建仁,1994)。
海城地震也有這類現象。震前1-4個月,震區內有些油井日產液量(油和水),在採油工藝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突然成幾倍至幾十倍地升高或波動,震後又下降恢復至震前正常日產水平(郭欽華,1982)。
一口油井能持續噴發一天、三天,表明井下的龍捲風是不動的、不飄移的。地面也未出現震動,表明地下龍捲風屬於火山型。因此上述現象表明,在這些油井下面發生了微型的火山型地下龍捲風,時間持續一天或幾天。隆隆巨響正是地下龍捲風發出的聲音。龍捲風產生的壓力使油井發生了自噴,共振造物機制使油量增加,因而產量增加幾倍甚至幾十倍。只是由於它是火山型龍捲風,磁場均勻,不發生漂移,只在井下打轉。龍捲風的角頻率也比較恆定,與地殼固有頻率不同,不會發生同頻共振,故未導致地震。
由此可見,任何一種現象背後都必定存在某種機理,有某種物理規律在起作用,否則就不可能存在。
上述大港油田的旺11井自噴現象可以看作是一次獨立的微型火山型地下龍捲風事件,但由於它臨近唐山地震,也可以看作是唐山大地震的前兆現象,這表明當時華北相當大面積的地殼上都積累了靜電,也發生了很多次微型的地下龍捲風,最終那次最大規模的地震型地下龍捲風“花落”唐山。
當我們對地震、火山發生機理的認識達到了如此透徹的地步時,再對地震做出預測預報,不就是一件水到渠成、手到擒來、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嗎?
而且,當我們如此詳盡地瞭解到火山爆發的機理後,那些所謂“超級火山爆發能毀滅人類”的無稽之談就不攻自破了。超級火山爆發也不過是一個超級火山型地下龍捲風導致的,只能發生在很小的區域之內,它的能量和產生的破壞是有限的,不可能導致毀滅人類、毀滅生物的全球性災難。
人們引入“板塊碰撞”的概念是為了解釋地震釋放的巨大能量,但其實,火山爆發同樣會釋放巨大能量,甚至比地震能量更為強大。如1914年日本櫻島火山爆發,具有的能量達到4.6×1025爾格,約相當於31/4個8.9級的地震(世界上已發生的最大的地震)(張虎男,1986)。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是火山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噴發,……這次噴發,噴出物總量約100—150Km3,火山活動總能量約1020J,是8級大地震釋放能量的1585倍(8級地震釋放能量6.31×1016J)(李玉鎖,1998)。
人們只關注了地震能量問題,卻沒有關注比地震能量更大的火山能量問題。火山能量是完全不能用板塊運動來解釋的,因為火山只有一個點,且釋放的是可以長達數月、豎直向上的噴發能,並不涉及岩層破裂。因此完全可以斷定,火山與地震的能量來源都一樣:帶電粒子的迴旋共振和閃電-熱核聚變及其引發的共振效應。火山的噴發能主要是帶電粒子迴旋共振產生的共振能,而共振能可能就是真空零點能。由於火山噴發持續時間更長,共振效應貢獻的能量更大,所以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比最大震級地震的能量還要大很多。由此也可以進一步推斷,地震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也是共振能。
龍捲風、火山爆發、地震等現象表明,共振是一種強力的“增能”機制,共振使系統能量大大增加,也即釋放了巨大的“共振能”,而並不僅僅是對系統能量的整合。共振能既非電磁能、化學能、熱能等等,也非核能,極可能是“真空零點能”。
火山噴出了巨量物質,有沒有把地下掏空,在地殼內造成巨大空洞呢?事實告訴我們:沒有。地下沒有被掏空,火山卻越來越高。如果地下被掏空,勢必會引起大規模塌陷,噴出的物質會大量回流,何況上面有巨大的火山壓著。但是並沒有出現火山塌陷的現象。那麼這麼多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只能是火山造出來的。共振是一個奇異狀態,不僅會釋放巨大能量,還會無中生有地造物。不然,如何解釋火山噴出巨量物質卻未塌陷呢?量子物理揭示的物質自動創造在火山爆發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這種特殊狀態下,火山不僅釋放了特異的能量——共振能,也創造出了大量特異物質。這表明真空零點能也可以轉變為物質。
天坑則是共振造物的逆過程“共振滅物”導致的。在特定的共振頻率下,物質會發生滅失而減少。
共振造物是否違背“質量守恆”“能量守恆”這樣的物理定律呢?如果把真空零點能也包括進“物質”的範疇,則不違背守恆定律。
火山爆發與大地震雖然都是地下龍捲風導致的,但兩者之間仍然存在明顯差異:火山爆發的結果是物質總量有顯著的淨增加——不但有數以億噸計的火山煙塵、火山灰、礫石等等噴入大氣層,火山本身也在不斷增高,而地下並未因此被掏空出現塌陷。但在一些大地震中卻常常出現震中深陷為湖的現象。二者一陰一陽、一正一負。導致大地震的地下龍捲風之所以沒有物質噴出,可能是由於上面有厚厚的岩層覆蓋,地面又沒有噴發口,而只能選擇薄弱出口而向地殼深處乃至地幔中噴發物質或旁逸斜出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地震就是一個“倒掛”的“內射”的地下龍捲風。這可能也是造成震中沉陷的原因所在。
中國學者楊槐依據大量觀測事實,提出了“地球非球對稱膨脹假說”(一些國外學者也提出相似的假說),發現地球一直在膨脹,有很多跡象表明地球確實在膨脹。但提出地球膨脹說的眾多學者卻沒有找到導致地球膨脹的原因。如果大地震時的地下龍捲風確實是像火山噴發一樣反向地向地殼深部或地幔中噴射物質(內射)的話,這個機制就可以成為地球膨脹的原因:正是海洋起源過程中無數次超級地震中地下龍捲風的“內射”作用,將大量物質射入地殼深部或地幔之中,將地球像吹氣球一樣地吹起來了,才導致了地球的不斷膨脹(關於大地震導致海洋產生的論述可參閱《解開自然謎團的真相》第十三章)。由於大地震在地球上分佈的不均勻性,使得地球膨脹呈現為“非球對稱膨脹”。當然,大地震向地球深部內射大量物質,也是基於“共振造物”即共振效應使真空零點能轉變為物質的機制。由於有物質的增加,地球才發生膨脹。如果要畫一張地震“內射”示意圖,把圖39倒過來看就大致可以了。同為地下龍捲風,火山向地殼以外噴發大量物質造成山脈和土壤,大地震卻向地殼內噴射大量物質導致地球膨脹。
在數十億年的地球史中,大地震以及導致海洋、湖泊起源的巨大地震、超級地震數量極為巨大,因此而“注射”到地球深部的物質數量也極其龐大,足以使地球顯著膨脹。尤其是,有記載表明,歷史上曾經發生若干次一夜之間致使一個大陸陷落為海的超巨地震,如著名的亞特蘭蒂斯、姆大陸等等。在這樣的超巨地震中,如果也存在向地球深部“注射”物質的現象,“注射”的物質數量就更加驚人,從而使地球快速膨脹。地球上眾多的大裂谷、斷裂帶,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東非大裂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紅海(實際上也是一個大裂谷)、大西洋斷裂帶、郯廬斷裂帶等等,可能就是在這樣的時期形成的。地球的快速膨脹把地球撐出了大裂縫。當然,即便是緩慢的膨脹,膨脹到一定程度時也會造成地殼大裂縫。這樣,我們就解開了地球上的大裂谷、斷裂帶的成因之謎。這可能是大裂谷、斷裂帶成因的唯一正解。
由於共振造物機制的存在,地球一直在不斷地長大,現今的地球可能已比原初的地球增大若干倍了。大陸沒有也不可能發生漂移,只是由於大地震向地殼內注入了大量物質而使地球膨脹,原本連在一起的大陸分手遠離了。如此一來,我們也解開了大陸“漂移”之謎。所謂的“大陸漂移”,機理不明,邏輯不通。而地球膨脹導致大陸分裂、遠離,則機理甚明,道理上講得通。現在,找到了導致地球膨脹的原因,有關大裂谷、斷裂帶形成以及大陸分離的影象就非常清晰明瞭了。
像青藏高原這樣的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青藏高原是由一條條山脈、一座座大山組成的,是由地下龍捲風的“共振造物”機制製造出大量物質噴發形成的。造山時的地下龍捲風不可避免地也會發生側噴,經過億萬年無數次地下龍捲風的側噴,地面被逐步墊高隆升。青藏高原便漸漸形成了。這樣,我們可能就找到了高原的真實成因。
如果在一個地方形成了地下環形電路,環形電路上不斷有火山爆發——地下龍捲風發生,經過億萬年形成環形山脈和高原,而中間不存在電路的地方仍是低窪的平原,於是就成為“盆地”景觀,這就是盆地的成因。
火山是以“外噴”為主的,地震則大多是以“內噴”為主的。山脈、海嶺、海丘等等是外噴的火山造就的;海洋、湖泊、海溝、海盆則是內噴的地震造成的。
共振是大自然的法寶,是“造物主”的神器。
這樣,我們同時也給出了高原和大裂谷的成因,這樣的成因既有合理可信的機制,又有人人皆可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火山爆發的事實作為證據,是高度可信的。
在地球上,除了平原、沙漠、黃土高原、沼澤等等之外,凡屬山脈、湖泊、海洋、高原,都是空間上密集地發生火山噴發(造山)和大地震(造海、造湖泊)造成的,都是地下龍捲風的傑作。
誠然,大地震“內射”物質還只是推理,有待觀測事實的佐證。
現在,地球上仍在頻繁發生地震、火山和龍捲風,說明地球仍處在“發育期”,仍在不斷膨脹、生長。
火山爆發產生的巨大煙塵
某些大地震也會有物質噴發,如上文所述汶川地震時地下噴出水泥狀物質等等。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時,有影片資料顯示地下也有類似火山煙塵樣物質噴出。是否有物質噴出可能取決於有沒有形成足夠深的地裂縫,如果地裂縫深達地下龍捲風的頂部,有了通道,地下物質就會在龍捲風的強大壓力下噴出,否則就不會有物質噴出。
(未完待續,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