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過同樣的經歷,在炎熱的盛夏裡,舒服地躺在屋外的竹床上,仰望佈滿星星的夜空,總能發現有亮星在黑夜中移動,看起來是那麼的神奇,它們實際上是人造衛星。在現如今的外太空中,除了那些冰冷天體外,還飛行著多個高科技人造物。
在離地球軌道約3億公里遠的太空中,一直漂浮著一個人造物,它跟數百萬個小天體一樣,被鎖定在木星軌道和火星軌道中間的小行星帶中,由於燃料耗盡,早已被拋棄,不再執行任何探索任務,也不再回傳科學資料,成為一個冰冷的人造小天體。
3億公里外的人造物到底是何方神聖?它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4.46億美元打造的黎明號探測器,黎明號主要目標是探索位於小行星帶的穀神星和灶神星,因為美國科學家之前發現穀神星的一個巨型隕石坑上存在異常亮點。
存在異常亮點的隕石坑被命名為Occator Crater,異常亮點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到底是什麼物質呢?可能會非同尋常,或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貴金屬,或許是與外星生命相關的有機物。因此,Occator Crater被專家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奇怪的地方之一。
黎明號是世界上首個擁有離子推進器的探測器,三臺離子推進器,以247千克氙氣作為燃料,比衝為3100秒,每臺推進器能產生90mN推力。離子推進器只能用於長時間加速,為了快速機動,黎明號還安裝了12個推力為0.9N的肼推進器。
2007年9月,黎明號成功升空後,以11.2km/s第二宇宙速度離開了地球飛向小行星帶,開啟了長達11年的漫長旅途,快速跨越火星軌道,經過近4年的“太空逐鹿”後,黎明號終於與灶神星相遇,在對灶神星進行長達12個月的探索後,飛向了科學家們期待已久的穀神星。
兩年多的“太空逐鹿”之後,終於與穀神星會合,隨即展開了一系列讓科學家激動不已的近距離探索,取景攝像機(FC),可見和紅外光譜儀(VIR),伽馬射線和中子探測器(GRaND),磁力計和鐳射高度計等多個科學儀器都用上了。
由於黎明號一直執行在距離穀神星表面數千公里遠的軌道上,所以穀神星隕石坑上的異常亮點一直無法確定,2018年,黎明號飛行11年後,結束任務前的最後幾個月,以35公里距離掠過太陽系最奇怪的地方,足夠詳細視角終於發現了異常亮點的物質成分。
Occator Crater在穀神星表面存在了2200萬年,是一個直徑約為92公里的巨型隕石坑,比地球上我們所看到的最大隕石坑還要大,中心地區有一個圓錐形山峰,橫跨3公里,高約340米,白色亮點正覆蓋在中心地區的山峰和表面上。
美國宇航局(NASA)根據黎明號探測器資料建立Occator Crater影象,看起來十分清晰明瞭,Occator Crater地板上存在多個小丘陵,有趣的是,白色亮點中間的圓錐形山峰上還存在紅色沉積物,紅色沉積物是什麼NASA並沒有進行解釋,可能是一種普通物質。
這次的近距離飛掠,NASA專家終於發現並確定了異常亮點是鹽結晶,結晶體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反射光線,所以看起來十分光亮,並且亮點形狀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這項研究發現也初步表明了穀神星是一個內部十分活躍的星球,比科學家想象中的還要活躍。
鹽水為什麼會出現Occator Crater上方?現在存在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Occator Crater在900萬年前可能是一個低溫火山,火山一直持續了數百萬年,鹽水從穀神星的地幔滲入岩石的上層,形成了一大片明亮的沉積物。
另一種解釋認為,穀神星雖是顆矮行星,但內部比較活躍,地幔層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液體,當一顆巨型流星撞擊穀神星表面後,撞擊帶來的熱量迫使鹽水穿過岩石中的舊裂縫而觸發鹽水滲漏,從而在表面留下了明亮的沉積物。
穀神星上的異常白色亮點已經揭秘了,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失去了黎明號探測器,2018年11月1日,NASA宣佈結束黎明號探索任務,失去動力的它變成了一個冰冷的人造小天體,執行在一個廢棄而又穩定的軌道上,遙望著地球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