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球上只有一個智慧文明,但地球有40億年的漫長生命史。這麼長時間,地球真的只見過人類文明嗎?要知道人類從類人猿進化到現在,才過了幾百萬年。
幾百萬次創造了今天的人類科技文明,所以40億年的生命史是人類進化的幾千倍。如果每幾億年就有一次文明的重生,那麼地球上可能就有十幾個文明。當然,這只是胡亂猜測。沒有明確的痕跡證明史前文明是否存在。
人類離開地球后,從宇宙的浩瀚和時間來看,應該會有很多比人類強大很多的星際文明。宇宙應該是很熱鬧的,但真正的結果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安靜孤獨的空間。
既然宇宙中有很多智慧文明,很熱鬧,但為什麼現在這麼孤獨?有人推測,過去的宇宙可能很熱鬧,有很多智慧文明,但這些智慧文明在各種災難中消失了。
如果宇宙中的外星文明不能永遠發展下去,並且會在文明傳播的過程中消失,那麼人類將來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天。於是有朋友問了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人類消失了,新生的文明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嗎?
人類滅絕消失多年後,地球上出現了新的智慧文明。在新智慧文明眼中,我們是史前文明。他們能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嗎?也許新的智慧文明也會猜測,在地球上幾十億年的漫長生命歷史中,可能出現過其他智慧文明。
怎樣才能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這時,我們需要尋找人類存在的一切痕跡。有人可能會說,時間是一把無情的刀,可以抹去人類存在的一切痕跡。真的是這樣嗎?
時間可以抹去文明的痕跡,這沒有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抹去的更乾淨。但是,對於一個進入科技時代的人類文明來說,科技的痕跡是無法完全抹去的,總會有一些線索。
如果人類文明在進入科技時代之前就消失了,那麼幾億年後,可能真的什麼都沒留下,一切痕跡都會被抹去。但是人類早在幾百年前就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科技的出現會讓很多東西與眾不同。
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千萬年後誕生了新的智慧文明,那麼人類存在的痕跡就很容易被發現。眾所周知,6500萬年前,在人類誕生之前,也有一個輝煌的霸權時代。當時恐龍是統治地球的大生物。它們遍佈地球,種族數量非常龐大,佔當時地球生物的80%以上。
後來,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生態劇變,從而使恐龍在地球上消失。現在6500萬年過去了,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恐龍的輝煌時代,就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
6500萬年來,雖然有大量恐龍存在的痕跡被抹去,但那些化石卻無法抹去。科學家透過恐龍化石看到了當時恐龍的繁盛景象。同理,人類現在是地球的霸主,遍佈全球,數量也很大。
如果人類滅絕因一場災難而消失,許多人類化石可以在幾千萬年後儲存下來。新生的智慧文明,透過這些人類化石,會知道在他們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有過輝煌的人類文明。
但是如果幾億年後出現了新的知識文明呢?會不會有人類存在的痕跡?如果時間跨度達到幾億年,人類存在的化石痕跡可能會被歲月抹去,即使留下,也很可能會深埋地下,不容易被新的文明發現。
如果時間達到幾億年,唯一能證明人類曾經存在的痕跡可能就是地球上的核反應堆。眾所周知,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最強大的能源是核能,核能的原料是鈾。只要我們用鈾,就會留下很長的痕跡。
原因是鈾的半衰期很長,差不多幾億年。在非洲,科學家曾經發現了一個天然核反應堆。當時,科學家們錯誤地認為這是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是自然形成的核反應堆,已經存在了20億年。
科學家之所以能發現這個天然核聚變反應堆,是基於鈾的半衰期。可見鈾只要用過,就會留下很長的痕跡。但是天然核反應堆和人造反應堆的能級差距巨大,所以即使人類消失了幾億年,用過的核反應堆還是會留下非常明顯的痕跡。
只要新的智慧文明能發現人類使用的核反應堆,就能透過鈾的半衰期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地球上除了人類文明存在的痕跡外,還會有人類探索太空和其他星球的痕跡。
與地球環境相比,太空環境和一些外來星球的環境更有利於痕跡的長期儲存。太空是一個接近真空的環境,人類科技產品到達太空後可以長期儲存。如果新的智慧文明也進入科技時代,走出地球,那麼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太空垃圾,知道人類的榮耀。
此外,當我們的探測器到達其他星球時,它們也使用核能,例如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其能量是核能。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即使經過億萬年,核能也能留下痕跡,所以一旦新的智慧文明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或許也能在火星上找到人類存在的痕跡。
文明的科技實力越強,剩下的東西儲存的時間就越長。如果你達到了二級文明,你就有實力建造戴森球體,一座包裹恆星的宏偉人造建築。即使文明消失了幾億年,也會留下非常明顯的痕跡。
而且宇宙中可能有很多這樣強大文明的痕跡。我們前面說過,人類之所以找不到外星文明,是因為外星文明已經消失了。如果一個星際文明因災難而消失,估計他們居住的母系星系會有很多文明的痕跡。只要能找到這樣的痕跡,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
當然,尋找外星文明的遺蹟,需要去其他星系,而要達到這個能力,我們飛船的速度至少要達到亞光速。這個速度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太遙遠了,不知道人類什麼時候會有希望實現星際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