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比薩斜塔,可以說是伽利略的成名之地,據說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就是在這裡做的。
那這個塔為什麼是斜的呢?很簡單,因為這塊地太軟了。
塔下的地基就像義大利的著名甜點提拉米蘇一樣。位於奇蹟廣場前面的這塊地成分複雜,下面是深達40米的沙子和黏土,地底不到一米的地方就有含水量豐富的地下水層。
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鐘樓,這個塔本來要建八層的。在1173年,為了實現一位虔誠信徒的遺願,這座高塔開始動工,五年後就停工了,因為這座塔只建了三層就開始斜了。
當初負責建造的工程師根本沒考慮到地基的問題,不過現在木已成舟,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1272年,工程重新開始,為了糾正塔身的傾斜,這次工程師採用了直線建造的方法,就是在塔身傾斜的反方向多加重量。這樣施工結果是塔身實際上變成了微妙的弧形,有點像一支巨大的香蕉。
塔身最後完工,已經是1350年了,最後一層鐘樓封頂更是到了1372年,長達兩百年的工期,給了斜塔充分的自我修正的空間,最終的成品,傾斜了3.9度。
樓頂的鐘樓有了7口大鐘,每口鐘都要兩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敲響。每個鍾都有一定的音高,一起奏響就像奏樂一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鐘聲響起的次數越來越少。19世紀中期,為了防止敲鐘的振動對塔身的安全造成影響,敲鐘被完全禁止了。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讓塔穩定的努力。前三百年,鐘樓一共只多傾斜了5釐米,本來不足為慮,但是1838年的一次檢查,挖開了塔基周圍的土層,探明情況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危險。
本就脆弱的地基開始開裂,周圍的地下水開始湧入。敲鐘被禁止了之後,後來連登塔也不允許了。
1990年,斜塔關閉,不再對公眾開放。工程師們在塔北側的下面放置了1000噸重的鉛錠,用以平衡塔南側的傾斜。二層用鋼筋包了起來,使之不會四分五裂。
1995年,工程繼續進行。斜塔總共斜切了2.5毫米,第三層也被鋼條纏繞起來,並與塔北側遠端的一個A字形液壓錨連線在一起,後來液壓錨被連線在附近建築上的鋼纜取代。
塔身保持不動後,工程師們從北側的地基下方移走了70噸泥土,使塔身沉降到18世紀時的高度。到2011年,塔身的傾斜程度被糾正了43.8釐米,大家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現在斜塔已經重新開放,不過每次登塔的人數受到了限制。
科學家預計,到2300年,斜塔會慢慢變回直塔。
綜上所述,斜塔之所以沒倒,一是建得足夠慢,塔身有足夠的時間自我適應和調整。二是當時工匠建築技術高超,石料之間結合得比較緊密,沒有在反覆的傾斜中分崩離析。
就像一個疊疊樂一樣,只要構件沒超出它的重心範圍,它就不會倒。
所以,不論什麼建築,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像義大利人這麼能湊合,實在是湊合到一定境界了。所以說,羅馬人都是實用主義者。
小結:比薩斜塔是世界建築寶庫的一朵奇葩,希望它能繼續堅定地斜下去。
義大利2500萬英鎊修復比薩斜塔12年扶正2.5釐米
工程師稱比薩斜塔已經穩定:可再挺300年
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數學奧秘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