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多圖預警。
“迄今為止,宇宙中已知只有一顆行星擁有生命,那就是地球,我們的家園。”
“這是一顆完美的星球。”
地球為何是“完美”的?
借用BBC Earth的說法,這顆星球從尺寸到日地距離,從轉速及傾角到衛星月球——方方面面的“完美組合,才使我們得以存活”。而論及生命的形成與滋養,又離不開地球上的“自然之力”。
火山、陽光、天氣、海洋,紀錄片前四集著力描述這些或常見或遙遠的自然現象如何塑造世界,最後一集聚焦“人類”——這一新“自然力”,也正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最終落點於對人類行為的反思。當前,《完美星球》的豆瓣評分達9.8。
話不多說,正片開始。
迸濺的岩漿拉開了《火山》的序幕。地球表面有超1500座活火山,鏡頭捕捉到漆黑的山體間流淌著火紅色,來自地球熾熱內部的液態岩石衝出地面。植被傾覆,木屋燃燒,這是火山的“死亡之力”,但這股強大的地下力量又創造了可供呼吸的大氣、海洋與陸地,超過80%的地球表面是地球內部熔岩噴發的結果。
紀錄片不從宏觀角度闡述自然力量成就生命的原理,而是從小切口進入生靈們的“日常”,看其如何被火山供養。
陸鬣蜥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費爾南迪納火山口底部產卵,火山灰為卵的分化提供了適宜的溫度,而探訪過這裡的人“比遨遊過太空的人還要少”。
火山消失後留下的阿爾達布拉環礁,是阿爾達布拉象龜的庇護所。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雪地上奔跑的北美水獺鑽進溫暖的泉水中捕魚。
火山的地貌奇觀中,常見生命徘徊於灰黑的岩石與乾涸的湖泊間。而在《陽光》中,景與物則更充滿了一種復甦的生機。“宇宙之初,陽光伊始”,在“光”跋涉了1.5億公里的旅程之後——
早春的北美洲,變溫動物木蛙被陽光喚醒,冰雪消融帶來心臟跳動。
極晝之時,加拿大喀拉喀湖的北極狐,將目標對準飛來度過夏天的雪雁。
紐西蘭的灰鸌追逐陽光,穿越太平洋到阿拉斯加,在溫暖的海面上與巨大的座頭鯨“相會”……
追逐著自然之力,《完美星球》的足跡遍佈南北半球,呈現出從極地到赤道的不同景觀。以自然現象入題之後,內容過渡到生活其中的動物的描摹。一個個生存故事中,暗含著生命的活力,帶來情節的波瀾與情緒的緊張。
動物故事裡,“主角”擁有著和平生活——遭遇危機——奮力鬥爭——危機解除的經典模版。小紅鸛誕生之後,跟隨隊伍覓食,卻遭遇了虎視眈眈的非洲禿鸛,沉重的旋律引出出場,水面倒映的形象帶來角色顛倒的暗示,黑色的翅羽、裸露的脖頸造就“反派”的既視感。
待禿鸛用弱小的雛鳥填飽了肚子,鏡頭又對準了一隻逃入遷徙隊伍中的“幸運兒”,音樂轉為輕盈,用“逃出生天”、抵達目的地的HE式結局結束這一段落。
麝牛與北極狼,水獺與郊狼……一組組天敵之間的對抗,成就生命的食物鏈。而在生存議題上,情感也成為擬人化的動物標註。
榕小蜂的雄蜂率先誕生,透過填飽螞蟻的“犧牲”換來雌性的生存,有著愛情的悽美情愫。
中國的川金絲猴面臨冬天,父母與孩子在雪林間緊緊擁抱,嚴酷中透露出親情的深刻。
正片結束,動物們暫時退場,對人類攝影師的記錄開啟了幕後探秘的故事,這其中也有著化解危機、夙願成真的故事脈絡。當一位攝影師在雪白的天地間尋找白色的北極狼時,凍住的無人機被吹風機和行李袋的捂熱計劃“拯救”。雪原上,攝影師幾被凍僵,但當北極狼走近身側時,他不禁笑起來,“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時刻了”。
即便長時間身處泥漿,即便睫毛上掛滿冰霜——但當拍到那一刻的時候,他們都覺得,值了。
在這顆“完美”的星球上,處處都有著難以想象的壯美景象,時刻發生著生命的奇蹟,而這一切都被攝像機捕捉。對於觀眾來說,當走入地球各個不為人所“踏足”的角落時,不僅透過風光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用對動物行為的窺視填補知識版圖。
如同為影片解說配音的愛登堡曾在自傳中寫的那樣,“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比凝望自然世界並嘗試去理解它更為深刻的快樂” 。
-END-
主編:依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