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京都大學本庶佑教授。 本庶特別教授的發現,關係到癌症免疫治療藥“奧普西博”的開發,確立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現在也作為研究者站在第一線,致力於指導年輕研究者們。 另一方面,他因喜歡打高爾夫而聞名,在2020年完成了夙願的智慧體射門。

本文采訪了站在日本知識頂峰的研究者之一本庶先生,徹底詢問了到諾獎獲獎的路程和癌症治療的未來,以及最喜歡的高爾夫的秘訣。

國際諾獎獎牌

——獲得諾獎時的心境是什麼?

既有諾獎獲獎的機會,也有時運。 世界上有很多同等水平的研究者。 收到獲獎通知的時候,正在研究室和兩個年輕的研究者們進行論文的推測。 於是秘書說:“是瑞典打來的電話。” “你來了嗎! ”。 只是,我聽說有個叫“假電話”。 於是,想確認一下,對方正好說:“有電子郵件嗎? ”,所以“當然! ”回答說傳送了,所以可以確認了。

研究員時代的庶佑氏

——醫學院畢業,選擇研究而不是臨床的理由是什麼?

漸漸地,我開始想做一些挑戰性的事情。 還有,當時的同學被查出患有胃癌,大約半年就去世了。 我記得我當時很震驚人類會這麼容易死。 想能不能想辦法治好,這也是進入研究道路的理由之一。

“不要相信全部論文”免疫研究的開始是恩師的建議

早石修先生(左)和本庶先生(右)

——作為研究者年輕時的回憶是什麼?

研究者生活開始的時候,得到了非常寶貴的顧問,或者說是指導者。 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時遇到的是被稱為“基礎醫學巨人”的早石修先生。 他發現了與各種生理活性物質的生成和藥物代謝相關的“氧化酶”,是改寫生物化學教科書的研究者。 早石老師告訴我:“在研究中,什麼是重要的”“國際性有多重要”還有“讀論文全部不相信,懷疑”,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不要相信。

——進入免疫研究的契機是什麼?

我在美國卡內基研究所赴任時遇到了唐納德·布朗老師。 當時,免疫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現象。 為什麼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原體,提高免疫力呢? 能打疫苗嗎? 誰也不知道。 完全是未知的世界。 大家都不可思議,為什麼能好好應對無限的病原體。 但是,我無法想象正面處理那個問題。 布朗老師說“現在那個時期到了”。 他告訴我:“調查基因,一定會找到解開免疫力之謎的關鍵。”

研究生的疑問成為對諾獎的契機

第一個“PD-1”

——諾獎獲獎的理由是發現了“癌症免疫療法”。

確切地說,我發現有點瘋狂。 最初,當時是研究生,現在是奈良尖端科學技術研究生院大學的石田靖雅準教授的疑問。 位於喉嚨部位的免疫重要的“胸腺”生成T細淋巴細胞,有殺死細胞的機制。 “胸腺”只把打敵人的東西放在身體裡。 當時還是研究生的石田準教授來到我這裡想知道如何只殺死特別的細胞。

——石田先生的疑問是一切的開始吧?

透過刺激細胞找到新制造的蛋白質,一看其結構就知道細胞膜上有“新分子”。 但是,那個時候完全不懂功能。 過了4~5年,我發現其實那是“抑制免疫”的分子。 當時不知道“剎車角色”的存在,我們將其分子命名為“PD-1”。 我想如果抑制這個“剎車角色”,增強免疫的話,不是能治好癌症嗎? 因為那絕對不是大膽的假設,所以馬上著手研究。

“免疫剎車角色”的發現是“直覺力”

——在此之前,對抗“踩免疫油門”的癌症的想法是主流吧?

很多人不知道免疫有“剎車角色”。 因為找到了“剎車角色”,所以決定推進研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打到“PD‐1”是非常幸運的。

——在研究場合“直覺”工作的人和不工作的人有什麼區別?

一是作為研究者對各種各樣的事情感興趣,在某種程度上廣泛瞭解各種各樣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如果知識範圍太窄,只能縱向挖掘那個領域。 但是去“這邊的方向”說“有點不一樣吧? ”感覺到的時候會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還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事情嗎”這樣的想法的轉換很重要。 作為研究者,我當然認為知識跨度小、深度深也很重要,但我認為跨度大更重要。

對患者寄來的信感到高興

剛接到諾獎獲獎通知的本庶氏等

——作為研究者的喜悅是什麼?

所謂感謝,也就是說,能切實感受到自己做過的研究對大家有幫助,所以非常高興。 我覺得對研究者人生來說很難做到,非常感謝。

我想為年輕的研究者奠定研究基礎

指導學生們讀書老百姓

——你說想為年輕的研究者們有用嗎?

日本的研究現場越來越嚴格。 因為人口減少、預算增加的上升時代早就結束了……。 還是要以知識為原點將其還原給社會,再從社會那裡得到回報,再創造下一個知識的良性迴圈。 對發明有正當的等價報酬,它必須返還給研究室和大學,也必須制定給本人一定比例的返還機制。 現在日本也漸漸形成了那樣的結構,但我覺得產業界對研究機構的還原還不充分。

得了癌症也不會絕望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奧普西博

——免疫治療藥“奧普西博”今後呢?

現在有效果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為了沒有效果的剩下的人如何才能有效,這是最大的挑戰啊。 我覺得不現實。 雖然不能說什麼時候,但我相信一旦得了癌症就沒有必要絕望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我希望那是不久的將來。 雖然不知道在那之前我還活著,但希望年輕人也一定要加入,再努力一點。

本庶佑1942年出生於京都市。 1966年,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 1975年,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曾任卡內基研究所發生學部客座研究員、東大醫學部助手、坂大醫學部教授,1984年任京大醫學部教授。 201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現在擔任京大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1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什麼是土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