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關鍵詞:SCI論文;撤稿;學術不端

第21世紀的第21年的第21天,果真不尋常?

本是尋常的一天。但中國科技部一項“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使之在科技發展史上抹上濃重的一筆。

有群友說,這是一項足以“流芳百世”的判決。

1月21日,中國科技部釋出了對曹雪濤、李紅良、耿美玉、樊鋼、饒毅等五位學術巨擘的“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調查結果顯示:曹雪濤的較多論文存在圖片誤用,李紅良的較多論文存在圖片誤用,耿美玉的少量圖片誤用。五位學者都沒有學術造假

但隨後,饒毅再度舉報樊鋼有學術造假。

除了饒毅這位鬥士第一時間衝了出來,各(自)媒體紛紛表達了關注。包括自然科學期刊Science(科學)雜誌和知名學術打假專家伊麗莎白·比克(Erisabeth Bik)博士。

然後Science雜誌回顧了曹雪濤63篇涉嫌學術不端論文被舉報的過程,特別引述了知名學術打假科學家比克博士的推特“multiple Cao papers where it is very, very unlikely that an ‘accident’ has happened,”(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問題,非常非常不可能是“意外”)。

Science雜誌採訪的Huang和Cao等科學家則對通報中無任何細節感到非常失望。

針對這一判決,比克博士非常氣憤,連推10篇推文,直指荒唐。

“這篇論文都被撤稿了,科技部還認為沒問題。”

比克博士除了舉例說明這些是故意造假之外,更是失望地說:

“(你們認為)只是誤用,完全可以。拜託,下次做得更漂亮點。”

對於曹雪濤是否存在造假,我們學識有限,只能看看Science、雜誌社和比克博士的觀點了;畢竟這些是更專業的科學家。

目前曹雪濤已有4篇論文被撤稿,另外還有4篇被雜誌社標記為“關注”。

我們的痛心更在於:六部委聯合、高層次專家審查的結果,竟然如此含糊不清且不透明:“較多論文存在圖片誤用”...

“對學術不端事件處理得越公開、越清晰,這些標準也就越公開、越清晰,人們去觸犯這些道德標準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對這些事件進行認真公開的調查處理的話,再多的學風建設和學術規範教育都是徒勞。”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資訊、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SCI論文潤色等。

1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超級高效的水母機器人可能成為珊瑚礁的修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