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了LucasLombriser就我們測量測量哈勃常數的方法總會返回不同的結果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即如果銀河系在太空中漂浮在一個巨大的低密度空腔中,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測量結果不匹配。透過調整我們的方程來解釋這種密度差異,我們可以顯著地縮小測量間隙。還解釋一下哈勃常數的兩個測量值。
關於宇宙膨脹加速度存在一個難題。
更具體的說,是我們要如何測量宇宙膨脹加速度,即哈勃常數。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測量哈勃常數的方法,可不管我們用這些方法測多少次,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因此有些人建議我們尋求新的物理學來解釋這種差異。但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盧卡斯·隆布里瑟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
按照隆布里瑟的說法,假設銀河系是漂浮在太空中一個巨大的低密度空腔裡,那就可以解釋為何測量值不一致了。透過調整方程式來對密度差異作出解釋,就可以顯著的縮小測量誤差。
但在我們開始之前,需要先簡單說明一下兩種哈勃常數的測量值。
第一種方法基於宇宙微波輻射背景(CMB)——自大爆炸時遺留的瀰漫在整個宇宙的微光背景輻射。透過大量的測量,我們已相當全面的描繪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因此得知宇宙中的冷熱區域與早期宇宙物質的膨脹和收縮是相對應的。
這個研究可以用來了解宇宙的膨脹歷史。基於此資訊計算得出的哈勃常數大約在67.4公里每秒每百萬秒差距。
另一種計算哈勃常數的方法是透過測量和已知亮度的天體之間的距離,比如高亮度的La型超新星和造父變星——這類恆星的亮度和光變週期之間的關係是已知的。
因為亮度按照已知的速度隨距離的變化而變暗,所以天文學家可以透過它們的絕對亮度來計算出這些天體之間的距離,因此,有時會將這類天體作為標準燭光。
標準燭光法得出的膨脹速度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法時得出的不一樣。根據La型超新星算出的最新的結果為72.8公里每秒每秒差距。而根據La型超新星宿主星系河外星系中的造父變星則給出了一個更大的資料——74.03公里每秒每秒差距。
“近幾年這兩個值在會越來越精確,但仍然會有差異。”隆布里瑟說。
“引發一場科學上的爭論並不需要太多時間,這項研究甚至是令人激動的希望,這可能是我們正在研究的一種‘新物理學’。”
但是標準燭光模型有一個缺點。在計算宇宙膨脹率的方程式中,模型假定質量在宇宙中分佈均勻。在大範圍上,這個假設可能或多或少是真的,但在小範圍上,就不一定了。
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周邊宇宙的運轉方式。因為如果我們的星系位於一個低密度空腔中,那氣泡外密度更高的殼層會使得星系有一點加速度,導致它的移動速度似乎會比宇宙膨脹速度更快。
“如果我們在某種巨大的‘氣泡’中,而且這裡的物質密度明顯低於我們已知的整個宇宙的密度,這將會影響對超新星距離的測定,並最終影響哈勃常數的測定。”隆布里瑟說。
這樣的研究動態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但是隆布里瑟做的是用數學方法描述這些將會導致觀測結果的氣泡的引數。
他計算出,如果我們在直徑約2.5億光年、密度只有外圍殼層一半的太空氣泡中,那標準燭光哈勃常數,將會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哈勃常數更加一致。
我們知道這樣一個低密度空腔是存在的,因為宇宙是一個許多怪奇聚集的地方。銀河系就是空腔邊緣星系的其中一個。它直徑至少有1.5億光年,甚至可能有3億光年那麼大。
然而,在我們宣佈這個謎題已被解決之前,我們需要牢記其他最近的研究發現——宇宙的區域性結構對標準燭光測量法得出的哈勃常數沒有影響。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新的物理學。然而,更多的研究表明,我們對La型超新星的理解仍存在缺陷——可能會錯誤的計算錯了它們的亮度。另一項研究表明,在早期宇宙中可能還存在另一種暗能量,它提供了另外的膨脹加速度。
但是隆布里瑟教授相信他的理論是有理論基礎的。
“在這個尺度上出現這種波動的可能性是5%-20%,這意味著這不僅僅只是理論家的幻想。”他說。
“廣袤的宇宙中存在許多像我們這樣的區域。”
FY: 簪花小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