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乎上有篇文章“不存在的同學”被刷屏,講的是作者和潘博文,還有另外兩名同學,在上高考前的最後一節體育課時,把球打入廢棄很久宿舍地下室。三人結伴下去撿球,一人留守。
走到一半,潘博文掉了東西先回去撿,作者和另一人繼續前行,經過一扇破舊的門後,眼前突然變得極為空曠,佔地面積遠比宿舍要大得多,兩人嚇壞得趕緊跑出宿舍樓。
出來之後,作者問留守的人:潘博文呢?結果留守的人疑惑地問:誰是潘博文?
作者惶恐,又問了所有人,卻都不知道潘博文是誰,連學生名單上都沒有。好像人間蒸發,並抹去一切相關的記憶與資訊。於是,作者便猜測或許穿越時空;或許是進入平行宇宙。那麼潘博文到底去了哪?
先拋開這個故事,從科學角度,穿越時空是可行,但是隻能穿越到未來。平行宇宙則是一個假說,未經證實的,下面我們來聊聊。
穿越時空穿越時空源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該論有個必要條件:光速不變原理,即光在真空傳播的速度恆定為30萬公里/秒,不增不減,無論對誰,對任何狀態都一樣。光速不變已被多次驗證,最早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這裡不過多贅述了,下面用動圖描述一下如何穿越時空。
圖:光鍾
假設地球上有兩個校準好的光鍾,裡面有一束光,在上下鏡面中不斷反射。把光鍾分別交給駕駛員和地球上的人,然後駕駛員駕駛飛船起飛,下面是地球人眼裡所應該呈現的飛船光鐘的執行軌跡,呈斜線。
圖:飛船上的光鍾
然而地球人看到他自己的光鍾還是上下運動,基於光速不變,地球人在相同時間內看到兩個光鐘的光走的距離是一樣的,因為兩束光的速度都是30萬公里/秒,相同時間內,走相同的長度。下面把兩個光鍾放一起對比一下:
圖:兩個光鍾對比
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地球鍾走得快。舉個數據不太恰當的例子:假設光一來一回需要花2秒,那麼飛船中走過1秒時,地球鍾已經大約走過了2秒。那麼當地球鍾走過一年,地球人老了兩歲,駕駛員只老了一歲。
圖:更清晰的對比,飛船一秒,地球兩秒
這在《狹義相對論》中稱為速度時間膨脹效應。飛船越快,飛船上光軌斜率越大,時間膨脹程度越大,例如:地球上過去100年,實際飛船上只過去1秒,那麼駕駛員1秒鐘回到地球,實際地球上已經是100年以後,意味著穿越到了100年以後。
平行宇宙平行宇宙來源於量子層面的雙縫干涉實驗,我們把實驗過渡到“動物”更易於理解。這是一個假想實驗,體現了量子的疊加性。話說薛定諤養了一隻貓,放到一個吃喝不愁的盒子中。盒子裡有一個量子裝置,如果量子發生衰變就會打破毒藥瓶,毒死貓,如果未衰變則貓活。
波爾認為:盒子裡的貓生的機率是百分百,死的機率也是百分百,換句話說:貓處於既生又死的狀態。不過,在你開啟盒子的瞬間,貓會從生死疊加態隨機坍縮成單一狀態。
愛因斯坦和薛定諤表示不服,愛因斯坦說:按你意思,上帝知道我們要開啟盒子,趕緊擲骰子決定貓的生死?我認為生與死各為50%,開啟盒子前,貓要麼已經死了,要麼一直都活著,我們看到的是個已經執行的結果,並非我們要開啟盒子的動作決定了貓的生死。
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趕緊上來當和事佬:退一步海闊天空,盒子裡的貓同波爾所說處於生死疊加態,不過上帝也不可能擲骰子,如果開啟盒子看到的貓是死的,那麼可能存在另外一個世界,在那裡我們開啟盒子看到的貓是活的,這樣按波爾說的生死疊加態總機率為200%,兩個世界得到的結果機率都為100%,那麼兩個世界機率相加也是200%,前後資訊才能守恆。
那麼潘博文去了哪裡?假設他穿越了,首先他需要足夠的速度,目前人類最高速飛船都並不具備大幅度向前穿越的速度。世界上執行太空任務最多的俄羅斯宇航員,經過計算也僅僅向前跨越了0.002秒。
其次,穿越並不會抹去他在這個時空中的任何資訊,學生名單上應該留有他的名字。關於平行宇宙則更不可能,首先該假說本來就是一個猜測,其次平行宇宙理論中兩個宇宙相互平行,不可以進行穿越,再則並沒有理論支援穿越宇宙會抹去一切相關資訊。
近日,作者已經站出來解釋了這件事,一切只是他的虛構,為此他身心俱疲,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