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雪龍2號是中國自主建造的又一國之重器,從立項、設計、建造到南極首航,可謂十年磨一劍,能為科技強國貢獻一己之力,我倍感榮耀!”作為第一批次回國的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回顧這兩個月的經歷,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後王慶凱感觸頗深。

王慶凱師從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志軍教授。該團隊長期從事極地海冰研究,代表大連理工大學先後參加了國內外組織的10次北極科學考察和9次南極科學考察。此外,還參與了歐盟“地平線2020”專案,作為國內僅有的三家單位之一,與英國、瑞典和芬蘭等國家院校共同開展北極航運相關問題研究。目前,王慶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基金和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援計劃兩項與極地相關的科研專案,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努力為科技強國貢獻大工力量。

日前,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第一階段任務圓滿結束,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南大洋普里茲灣海域成功完成破冰效能實驗。這一實驗的冰面測試組組長就是王慶凱。“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由中國自主建造,其設計能力為在1.5米冰和0.2米雪的環境中以2~3節船速連續破冰航行。破冰實驗需要在自然條件下驗證破冰船是否達到設計標準,王慶凱負責實驗冰層性質的現場測試,實驗過程和結果非常成功,為“雪龍2”號破冰效能的驗證提供了充分的科學資料。

本次實驗實現了中國多項極地海洋工程技術和實驗裝備零的突破。實船現場破冰實驗在中國尚屬首次,該實驗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雪龍2”號的實際破冰能力,更積累了對破冰船設計、操縱、測試的經驗。此外,冰面測試組還完整挖取了1m×1.2m×1.6m的大型冰坯,這在中國極地考察史上尚屬首次,充分體現了大連理工大學在極地海洋工程研究領域的實力。該冰坯除支援現場冰力學測試外,其餘部分將運至大連理工大學進行更詳細的室內實驗研究。實驗結果將幫助科研人員全面掌握南極中山站附近的海冰特性,併為北極航行積累寶貴經驗。

作為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在冰工程、極地海洋工程和船舶工程領域具備紮實的基礎和能力,因此在眾多涉海、涉船院校單位中脫穎而出,與中船708研究所、中國船級社、芬蘭Aker Arctic等單位共同承擔“雪龍2”號破冰試航工作,為中國極地事業的發展貢獻大工力量。“雪龍2”號破冰試航所獲得的調查結果也將有力支撐大連理工大學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面上和重點專案,以及科技部各類重大專項專案。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胖五成功復飛,期待2020年一顆來自中國的金色探測器圓火星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