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導言:

今天和各位同仁解析神經科SCI論文。

非常高興看到,一直仰慕的男神女神們的學術成就透過大資料分析得到確認,感覺透過螢幕和他們做了愉快的交流。

檢索資料庫:Medline

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

檢索時間:January 23, 2021

檢索及分析機構:Healsan Consulting LLC(美國恆祥諮詢); Stork(文獻鳥)

1,

神經科

2020年SCI論文概況

神經科領域已經發表了419,202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49,105篇。

我們對全球神經科發表的論文大資料分析僅限於最新的1萬篇,基本涵蓋最近2.5個月的論文。

國家分佈可以看到,最新的1萬篇神經科論文中,發文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其中中國學者發表了1,840篇,佔18%。

研究發表在哪些雜誌?

發表神經科相關研究最多的五個SCI雜誌是Front Neurol,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Neurology, Sci Rep, Stroke等。

讓我們特別驚訝的是,神經科領域發文最第三多的期刊,竟然是影響因子為8.8的Neurology

參考下圖,您可以在投稿選擇期刊時更有針對性。

需要注意的是,IF=-1的標記意味著該期刊儘管被Medline資料庫收錄,但不是SCI收錄期刊;部分是掠奪性期刊,尤其是Cureus最為典型,投稿時要特別小心。

(發表論文的雜誌分佈)

研究熱點基因

和相關疾病

神經科研究的主要基因包括MS, MOG, NLRP3, MTOR, EGFR等;中風、多發性硬化、癲癇、痴呆和睡眠障礙等是與神經科研究最相關的五個關鍵詞。

神經科

研究最活躍的機構

如下圖所示,首都醫科大學、哈佛醫學院和中南大學是以大學為單位發表論文最多的機構;麻省總醫院、天壇醫院和華西醫院等是發表神經科SCI論文最多的三個醫院。也可以看到,中國的醫院在論文發表數量的前列中佔有很高比例。

神經科研究

最活躍的學者及關係網

在2020年神經科領域臨床科研中,中國北京天壇醫院的Wang, Yongjun;瑞典Skane大學醫院的Hansson, Oskar;丹麥Copenhagan大學的Ashina Messoud,美國麻省總醫院的Mukerji, Michael;瑞士Zurich大學醫院的Weller, Michael;中國北京宣武醫院的Li, Haifeng等最為活躍。

因為論文發表需要很長的週期,而全球神經科大資料分析僅為最近2.5個月的論文,所以僅供參考。

神經科領域

的高影響因子論文

在我們分析範圍內,神經科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論文涉及研發共識、神經毒劑、蛛網膜下腔出血、偏頭痛、迷幻藥、表觀遺傳和高階認知等課題。

粗讀這些論文的摘要,除了有改變臨床診治的共識、3期臨床試驗結果和綜述(主要發在Lancet和NEJM),亦有一些極具長遠影響力的新研究領域探索(主要發在Nature和Cell)。

2,

2020年中國神經科

發表的SCI論文

單獨查中國的神經科發表的論文時發現,中國總共發表了40,048篇Medline收錄的論文,我們對2020年中國神經科發表的8,139論文進行大資料分析

2020年,中國神經科SCI論文中,有7,301篇為中國第一單位發表。宣武醫院、華西醫院、北京天壇醫院、湘雅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武漢同濟醫院、華山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瑞金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2020年,收錄中國神經科論文最多的期刊,依次是Front Neurol, Medicine, Aging, Neurol Sci, Front Neurosci等。

中國在神經科

最活躍的學者及其關係網

2020年,中國神經科科最活躍的醫生科學家包括,北京天壇醫院的Wang, Yongjun;華山醫院的Yu, Jin-Tai;宣武醫院的Ji, Xunming;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Xie, Peng;武漢同濟醫院的Wang, Wei;宣武醫院的Jia, Jianping;宣武醫院的Jia, Longfei;和武漢協和醫院的Hu, Bo等。

2020年,中國學者發表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論文,主要涉及COVID-19的神經系統表現、腦卒中的治療、老年性痴呆的綜述等。

我們特別關注了兩篇論文。

第一篇,長海醫院主研完成的急性腦卒中患者血管內血栓切除術。這是一項非常漂亮的臨床試驗,結果提示大血管病變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與溶栓治療+血栓切除術相比,單獨的血管腔內血栓切除術治療效果一致。

第二篇,北京宣武醫院主研完成的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學、臨床管理和研究進展的綜述

我們之前在資料分析後經常說,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多,但是卻難以有最有影響力的學者和論文。

這主要與中國的原研藥物不多(罕見)有關。對於臨床科研來說,能夠改變臨床治療指南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是最有影響力的。而目前大部分原研藥在美國,也就主要有美國的醫生科學家完成。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協作。多中心參與是高質量、而具有代表性研究的基礎。

這兩篇中國的高質量研究,都是以協作組的形式組織和完成。

Wang, Yongjun教授成為全球神經科最活躍學者,可能與其十幾年前就構建的中國腦卒中註冊及協作組也有關係。

而我們在中國神經科最活躍學者的關係網中,更看到了各位大咖之間有密切的協作。

本資料分析的侷限性:

由於我們對神經科的理解有限,上述大資料分析僅為投稿時選刊或者學術交流找人時提供一點依據;無任何排名的意義。

另外,檢索中發現,作者所在單位經常有多種標示方法,我們儘可能合併,但仍然難以找到所有表達方式。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資訊、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SCI論文潤色等。

14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