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愛因斯坦終生理念多虛幻?
——不嚴謹的思想方法多孕育偽科學
蘇鍾麟
愛因斯坦的思想因其思想風暴,屢發奇想,標新立異,建立驚天動地的相對論,被推上科學史上最偉大理論的寶座,然而,以諾獎評委會的卓識,頂著巨大壓力,沒有給予相對論諾獎,雖然在光電領域得了那個諾獎,但看不出他在光電領域有足以拿諾獎的貢獻,乎是給予一個安慰獎。此外,愛因斯坦幾乎盡其後半生的精力,研究大統一理論,而一事無成。總之,雷聲極大而雨點極少,為什麼他的創新思維多無實效?
科學思維必須嚴謹,否則,往往是形而上學的混沌思維,貌似正確,卻僅僅是想當然而已,終究是錯誤的,看來,形而上學的似是而非是經常有的事,不只愛因斯坦,鼎鼎大名的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運動定律,一般人都會認同的,但是就有大科學家伽利略,就想到其中的邏輯問題:如果是重物一定比輕物落得快,那麼,如果把兩個輕物捆綁在一起,就應該落得更快才是,可是,如果按照邏輯推理:一個原先就慢的物體,挷上一個也慢的物體,受到牽連影響,理應更慢,或是一樣慢,怎麼可能更快?除非輕重物體都一樣快!於是跑到比薩斜塔做個實驗,最後證明輕重物體一樣快。
說實在話,伽利略的邏輯思維,比愛因斯坦技高一籌,說伽利略是偉大的科學家,我信服,至於愛因斯坦,那恐怕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如果他是個嚴謹的科學家,當別人說MM實驗的零結果證明“光速不變原理”的時候,他就應該考慮有沒有別的原因導致零結果?如果不能排除有別的原因,就不能確認“光速不變原理”,這在邏輯學上不具備“充足理由律”,然而,愛因斯坦沒有追究,那麼,說“光速不變原理”者,一樣都屬於形而上學的似是而非的混沌思維,細想一下,在MM實驗室裡,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和反射定律,就一定能導致零結果,而不論光速變與不變,所以,認為零結果一定是因為“光速不變原理”就是形而上學的混沌思維,看問題很片面性,表面性和孤立性,這就是相對論錯誤的思想根源,因而不知道MM實驗零結果的真相。
再拿光速不變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原理的矛盾來看,相對論就很不嚴謹,相對論認為光速不論對於任何參考系,都是不變的常數c,這就是光速的絕對性,這與相對性原理是勢不兩立的,相對性原理認為:任何慣性系都可以做參考系,例如地面與飛船,都可以做參考系,但是當以地面為參考系時,即認為地面不動,飛船在高速運動;當以飛船為參考系時,即認為飛船速度為零,地球在高速運動,這就是相對性的本意,所以,由不同參考系來描述,就有不同的結果,光速也不例外,由不同參考系來描述,將有不同的光速,然而,光速的絕對不變性,就與相對性原理背道而行,亦即絕對與相對的自相矛盾。違反了邏輯的矛盾律。
再說“同時性的相對性”,這個是愛因斯坦提出與眾不同的時間概念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根源,但是,你認真一點分析,你會發現他所依據的“愛因斯坦火車”的思想實驗,存在邏輯錯亂:誰是反相第一人?誰第一個提出與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針鋒相對觀點?他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主旨是“光速不變”,認為它與運動無關,從而與經典物理大相徑庭;但是,在所謂“同時性的相對性”的論述中,卻提出從火車的車頭和車尾同時發出的光訊號,一定是車頭的光先於車尾到達火車的中點,為什麼在火車參考系中,同時發出的光訊號,走完相等的路程卻用了不相等的時間?如此,光速豈非變得一快一慢?如果火車反向行駛或不動,豈非相反或同時到達?這哪裡還是“光速不變”?如此出爾反爾,愛因斯坦豈不又成了反相派的先祖?
一語道破,光速不變是不存在的,雷擊的光速並非對地面與火車一樣是不變的,否則,就不分地面與火車,都是同時到達中點的,不同時到達中點,正好證明,雷擊的光速對地面與火車不是一樣不變的。所謂不同時到達中點,實際上都是按照經典物理的伽利略變換——疊加原理,推出來的結果,按照經典物理,凡與光源固定的參考系,光速都是不變的常數c,雷擊的光實與地面為一個固定系統,所以,你會認為,雷擊訊號到達地面中點是同時的,而到達火車中點就不是同時的。如果用固定在車頭車尾的閃光燈代替雷擊,你將看到相反:兩光訊號到達火車中點是同時的,而到達地面中點,卻不是同時的。
那麼,同時性是否具有相對性呢?從地面參考系看,兩光訊號是同時到達中點,而從火車參考系看,兩光訊號不是同時到達中點,不同時到達中點就說明車頭車尾的雷擊不是同時的嗎?這種中點對鍾法的結果,與車頭車尾的標準時鍾明顯是互相矛盾的,前言不對後語,前言說得一清二楚,無論從地面還是火車看,頭尾的雷擊都指著相同的時刻,與中點對鍾法不一致,這種中點對鍾法與根據最新的標準秒校對過的標準時鐘的不一致,你沒有理由否定標準時鍾,唯一的問題在於中點對鍾法是偷換概念的結果,你憑什麼因為光訊號不是同時到達中點,就否定光訊號發出的時間記錄是同時的呢,你會說因為“光速不變原理”,但現在,光速不變原理不符合實踐標準。追根究底是“光速不變原理”的真相是一個天大的誤會,MM實驗的零結果,不能推斷“光速不變原理”。
此外,大統一理論研究無果,一開頭就是形而上學的推斷,究竟那四個力能不能統一還不一定,就要付出畢生的精力去研究?
綜上所述,所有一切錯誤的結論都是由於思維的不嚴謹,誤入形而上學的混沌思維的泥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