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作為火星表麵人類最先進的探測器,洞察者號在火星表面已經停留了2年時間,在這2年時間裡,洞察號沒有同它的前輩們好奇者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一樣,在火星表面撒歡的到處跑。

在這2年時間裡,洞察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火星表面打洞,原定計劃花2個月的時間,在火星上打一個5米深的洞,但悲劇的是這個洞一打就打了2年,最終停留在0.5米的深度,以失敗告終。

1月14號,NASA掙扎了許久後,最終向外界宣佈放棄治療,這個洞不打了。也是辦法繼續了,火星太欺負人了,你打進去一點就倒退出來,再打一點,再倒退出來。就好像有股力量,阻止人類去探查火星的內部。

在2年時間裡,為了洞察號在火星打洞的事情,把NASA一眾負責人是整得沒脾氣,在發射之初,可以說是寄予洞察號很深的厚望。

NASA為此次任務預算達到了驚人的8億多美元(當年探測冥王星的新視野號深空探測器,預算不足5億),而在洞察者號發射的2018年,NASA全年的總預算才190億左右,可以看出NASA寄予洞察者號的厚望有多深。

而在整個洞察號任務中,打洞任務又是整個任務重要的部分,這也是2年時間在火星上死磕這個洞的原因。這次打洞的裝置是德國航天局提供的鑽頭,長接近50釐米,直徑3.5釐米,內部有類似電錘一樣的衝擊系統,可以自動鑽入地下。

鑽頭外部連線一根4.5米的感測線路。由於這個鑽頭可以透過自己的衝擊系統鑽入地下,被取了一個親切的外號“鼴鼠”,意思是兩者一樣會打洞。

如果洞察者號這次任務能成功,可以讓人類瞭解很多火星內部的秘密:火星內部的溫度變化,內部的震動變化,還有內部土壤的一些資訊等,可以說此次任務意義重大。

為了這次任務能夠順利進行,NASA前期做了大量的勘探工作,目的是給給洞察號找一個合適的打洞地點。

地點最終選定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西部,原因是這裡地勢平坦、石塊較少,土質疏鬆細膩、並且光照時間也比較充裕,可以說為了這次的任務,NASA是煞費苦心。

洞察號降落火星表面,就開啟了緊張的工作,為在火星打洞做準備。在開始打洞前,為了預祝這次任務的成功,NASA為此還訂了一個大蛋糕,提前開啟了慶功宴。

不知他們是否有先見之明,這個蛋糕如果當時不吃,在以後的日子裡,可能就永遠吃不到了

蛋糕吃了後,洞察號開始了第一天的打洞任務,原定計劃第一天在4個小時內打70釐米的深度,最終只打了20釐米,就草草的收場。

所謂萬事開頭難,當時洞察號的專案組還給自己打氣,雖然碰到一些困難,但是好在一切順利,只要按照這個速度,雖然耗費時間多一些,但是最終還是可以達到預定的目標。

但是接下來洞察號打洞的任務,卻成為飄在NASA頭頂的一朵烏雲,在隨後的日子裡鑽頭始終維持在那一深度,寸步難進,起初NASA認為有可能是地下有個小石塊,阻擋鑽頭前進的步伐,他們把鑽頭傾斜15°,以圖避過那個石塊。

把角度調整好,接著打洞,還是不行。

這下NASA開始慌了,懷疑是下面有一個大的石板,阻擋了鑽頭繼續深入,但根據發回的資料研究發現,下面沒有石塊阻擋,鑽頭是可以鑽進去,但是在下一次衝擊的過程中,又滑回來,出現週期性反彈。

為了弄清楚原因,NASA在地面上用相同的裝置,模擬火星土壤重複這一過程,這一試,還真發現問題所在了,在選址之初,為了保證洞察者號任務的成功,就選了一個土質酥鬆細膩的地方,這樣有利於打洞。

但是這樣的土質,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鬆,太滑,導致摩擦力不足,火星土壤沒法咬住鑽頭,在衝擊力下,鑽頭往下深入一點,等衝擊蓄力的時候,鑽頭又被提了出來,也就是說在做無用功。

既然找到問題所在,NASA就開始考慮解決方案,既然是土質酥鬆細膩,導致土壤的摩擦力小,那麼就把鑽頭周圍的土壤給壓緊,這樣不就導致土壤的摩擦力增大,可以繼續往下打洞了嗎?

事實上,他們也是如此乾的,利用洞察者號攜帶的挖鬥,把鑽頭周圍的土壤拍結實。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鑽頭開始運作後,在原基礎上深入了一些,這讓NASA看到了希望。

但是希望開始沒多久,又讓他們陷入了絕望之中,在持續地衝擊中壓緊的土壤震松,又回到當初的狀態。

在這個時候,NASA的工作人員,還是考慮如何從外部解決問題,儘量溫柔些,不要碰鑽頭,避免鑽頭損壞,造成整個任務的崩潰。

但是耐心始終是有限的,洞察號本來預計2個月就完成的任務,被整了接近2年,搞得他們精疲力盡,一次次地在希望與絕望中徘徊。

NASA決定來次暴力的了,利用洞察者號攜帶的挖鬥,把鑽頭壓住,不讓它反彈,實在不行把鑽頭錘也要錘進土裡。

在一番瘋狂的操作後,效果很明顯,鼴鼠鑽頭第一次完全鑽入土裡,當以為成功在望的時候時候,回頭一看,出現讓整個工作人員崩潰的一幕,連在鑽頭後面的傳輸線,全部整整齊齊的停留在火星表面,一點沒有跟著進入地下的意思。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NASA知道,整個打洞的任務已經失敗了,已經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了。基於此,對外宣佈打洞任務失敗。

基於此,可以得到兩點啟示:

1、德國造的鑽頭,質量真的沒話說,在火星嚴酷的環境中,無數次的衝擊,並且被洞察者號挖鬥捶打,依然堅挺沒壞

2、在發射之前,NASA就對火星土壤經過分析的,怕火星土壤太緊,鑽不進去,卻沒想到太鬆太軟,也同樣是鑽不進去。

結語:拋開狹義的思想,洞察者號的失敗,也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損失,如果這次任務成功,人類將早一步瞭解火星的內部情況,為將來載人登陸火星,早做準備。隨著人類的這次探查火星內部探查失敗,載人登陸計劃的一些準備工作也將推遲。

如果NASA在發射之初,對火星土壤經過細緻分析的話,很有可能就會避免這次的失敗,相信他們自己也開始後悔當初的大意了,但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本來就是一部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然後改進直到成功的歷程。

翻開航天史可以發現,在探月,探金星,探火星的過程中,失敗要佔大多數(除了載人登月是個BUG存在,幾次登月都基本成功了。)

不久後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將降落火星表面,開啟一段火星之旅,預祝其在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中取得圓滿的成功!

10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究竟面臨哪種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