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2021年1月22日,聯合國大學水、環境與健康研究所發表題為 “水基礎設施老化:新出現的全球風險” 報告。報告顯示,到2050年,地球上大多數人將生活在20世紀建造的數萬座大水壩的下游,其中許多大壩已經達到或超出設計壽命。全球58700座大壩中的大多數建造於1930年至1970年間,設計壽命為50至100年。通常50年後,大型混凝土大壩即開始表現出老化跡象,包括水壩倒塌情況增加、水壩維修和保養費用增加、水庫淤積增加以及水壩功能和有效性喪失。

經過精心設計、建造和維護的大壩可以“輕鬆”達到100年的使用壽命。但因為經濟和實際限制阻止了老化大壩的升級,或者原來的用途已過時,預計“退役”的大壩會增加,這一現象在美國和歐洲正在加速發展。如今,世界上93%的大壩位於以中國和美國為首的25個國家,因此,面臨大壩老化的國家相對較少。

大型水壩在20世紀中葉激增,在20世紀60-70年代達到頂峰,特別是在亞洲、歐洲和北美,而非洲的高峰期發生在1980年代。中國擁有23841座大壩,佔世界總數的40%。印度、日本和韓國四個亞洲國家擁有8875座大壩,佔世界總數的15%,其中大多數大壩將很快達到50年的臨界值。非洲、南美和東歐的許多大型水壩也是如此。據估計,全球大型水壩儲水量為7000-8300立方千米,不足一米深的水足以覆蓋約80%的加拿大陸地。

在過去40年中,由於全球此類水壩的最佳位置已逐漸減少,全球近50%的河流已被水壩分散或調節,同時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出現促使許多計劃中的水力發電大壩取消,大型水壩的建設速度已急劇下降。公共安全、不斷上升的維護成本、水庫淤積和天然河流生態系統的恢復促使現有大壩退役。值得注意的是,洪水和其他極端環境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不斷上升,可能會超過大壩的設計極限,加速大壩的老化過程。因此,有關大壩退役的決定需要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做出。

迄今為止拆除的大多數大壩都很小,大型大壩的退役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過去十年中只有少數已知的案例。一些老化和退役的大型水壩的案例研究表明,安全地協調水壩拆除過程複雜且持續時間漫長,即使拆除小水壩也需要數十年持續不斷的專家和公眾參與,以及冗長的監管審查。同時,大壩退役還將對當地產生各種積極和消極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影響。隨著大壩大規模老化的到來,制定一個協議框架以指導和加速水壩的拆除處理非常重要,最終價值判斷將決定許多大型水壩的命運,這個過程很艱難,因此,從大壩退役經驗中汲取教訓並分享大壩退役經驗應該是一個共同的全球目標。#普知成長計劃##科學燃計劃#

參考文獻:Ageing Water Storage Infrastructure:A Emerging Globle Risk, UNU- INWEH report serias 11.

責編:朱張航宇

24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什麼老子說有生於無?宇宙的天紀也是從無而生?無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