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本文章部分內容為都市傳說,未經證偽,請謹慎閱讀)

今天咱們來說說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太陽,然而你真的熟悉太陽嗎?你瞭解這個我們每天我們都在週期相處的大“火球”嗎?

我們對於太陽的瞭解非常的少,大部分都是推測。我們現在對太陽的普遍認知就是它是一個在核聚變的東西,不斷的核聚變產生高溫高熱,然後它這個高溫高熱輻射到我們地球,我們在地球上就感覺到了很暖和!

為什麼科學家覺得太陽是在核聚變,因為以現代的物理學和化學知識而言,能產生如此高溫,高熱只有可能是核反應。任何其他的化學反應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就算達到這個程度也不能持續幾十億年,據此,科學家們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太陽正在進行核聚變。

---太陽真的在核聚變嗎?

但是認為太陽在核聚變也有很多疑點,主流說法認為太陽的表面溫度只有6000度,對於核聚變而言6000度的溫度是個相當低的溫度了。在地球上如果要引爆一個氫彈(核聚變),需要原子彈(核裂變)瞬間產生幾百萬度的高溫來激發。太陽的表面6000度是不足以產生核聚變的。

同時也觀測到太陽最外層日冕有1百萬度太陽越到裡面,裡面核心的溫度反而更低,如果太陽內部在核聚變,越往裡面應該溫度越來越來高。

太陽風吹過地球

還有個現象無法用核聚變解釋,就是太陽風,太陽風是從日冕發射出的質子,太陽風有個特點,越往外速度越快,它在不斷加速,但是按正常輻射,應該越往外速度越慢,種種跡象都表明,太陽可能不是在核聚變。

---太陽常溫論

“太陽常溫說”早在18世紀就已經被提出。被認為是“恆星天文學”創始人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第一任會長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就是其中之一。

1782年,赫歇爾借鑑牛頓的技術研製出使用金屬鏡製成的反射式望遠鏡,不僅成功觀測到了遙遠的天王星,還在1785年繪製出了首張“銀河天體圖”。不僅如此,赫歇爾還在1800年發現紅外線的存在。

科學雜誌《Science》曾在1995年5月26日與1997年7月18日發表過兩篇發現太陽上有水的論文。這也成為太陽溫度為常溫支持者的一個有力證據。

還有一個叫川又審一郎的人,從日本的成蹊大學理論物理學畢業後,1977年到美國深造,並在NASA對宇宙中的行星、太陽及水星的表面溫度進行了長達8年的研究,之後回到日本。在一次個人演講會上,川又審一郎透露NASA測定太陽的表面溫度僅為26-27度

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萊頓發現太陽每五分鐘會振動一下,就像地球的地震一樣。後來有科學家利用振動波去研究太陽內部的結構,發現在太陽內部一點的地方,不管緯度是多少,轉速是一樣的,也就說明太陽可能有一個固體的核心

想象一下27度的太陽,有水有固體核心,有可能在這光芒四射的大氣下面,極有可能存在類似於像地球一樣的地表,或者說類似與地球一樣的環境,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23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殷亞東Acc. Chem. Res.:介面擴散調控奈米結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