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寫在前面,此次盤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異議,望請海涵。

第一,全球首款活體機器人

2020年初,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弗茨大學團隊在專業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稱,他們採用青蛙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重組出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命名為「Xenobot」。它大小僅1毫米,目前可進行程式設計修改、自由移動,還可以自我癒合。

Xenobot的特性讓人第一反應就是異形,它的未來的上限幾乎不可想象。目前它們的特性可以用來清理海洋中的微塑膠汙染,定位和消化有毒物質,或者進入人體血管,精準輸送藥物、清除動脈壁上的斑塊等

唯一的值得擔憂的是,要是進化出神經細胞或者思想,就有點難辦。

第二,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球取樣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月面取樣並返回,任務完成後代表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取樣返回的國家。

第三,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佈,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平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 76 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 “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 “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具體能力:“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普通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再和谷歌釋出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相比,“九章”速度比谷歌量子計算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打破了谷歌壟斷的量子霸權。

第四,海水稻在高原鹽鹼地進行種植

2020年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民以食為天,海水稻的成功意味著可耕種區域又擴大一分,離糧食危機會越遠。這主要是因為我從小就擔心糧食危機,7%的可耕種土地養活21%的人口,而且又各種汙染,非常擔憂,所以我把這個排在這裡。

第五,“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我國新一代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託卡馬克裝置,更是最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可控核聚變”就這五個字就值得排在這個榜單裡面,化石能源無論儲量多少總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被人類開採完畢,因此為人類文明尋找新一代的清潔能源是唯一之舉。目前最有希望且能夠一勞永逸的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

如果真正掌握了可控核聚變,那就徹底解決能源問題,使整個人類文明上升一個位界都完全沒問題。

第六,腦機介面

2020 年 8 月, “矽谷鋼鐵俠” 馬斯克把“腦機介面”搬上了新聞釋出會,當眾宣佈他的公司(Neuralink)成功在豬腦中植入了腦機介面晶片。重新把“腦機介面”概念放到了世人中間。

其中我還查到了楊知教授做的“腦機介面”實驗,已經在人體上做了15000個小時,進度更是飛快。讓我覺得駭客帝國,阿凡達真的要在我有生之年實現了。

“腦機介面”這是朝著人類永生的方向在努力。

第七,中國天眼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透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執行 。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 。

不知道宇宙是不是真的是適用“黑暗森林”法則,但是眼睛必須睜大,不管搜尋宇宙分子,中性氫,還是外星文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天眼就是讓人類看到更遙遠的宇宙!

第八,纖維母細胞重程式設計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2020年4月15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纖維母細胞經過化學重程式設計後,可以生成光感受器樣細胞,程式設計後的細胞可以用來恢復小鼠的視力

要知道無論是老年性黃斑變性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樣的視網膜疾病目前致盲原因還是不明,且藥物治療無效,只能是預防和延緩,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視力。

因此這個研究要是繼續進步得以用到人類身上,那麼全球1.5億視障人士都將“重見光明”

第九,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樣我國就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意味著中國就正式擁有了一套全自主建設、可在全球範圍、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使用者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這種導航系統幾乎是國家層面抗爭必爭之物,如果沒有導彈比其他國家不準點,或者直接制導到自己的領土,那真是敗都不知道怎麼敗的。

第十,NASA擬讓飛船改變軌道攔截小行星

2020年10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聲稱,NASA已經開始部署其名為DART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7月發射。DART主要任務是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保護地球。

1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路帶共同體>太平洋50國:勤耆國(九州地方)沒有記憶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