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化石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深刻地影響人類的未來。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氣候事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不止對人類社會,還有整個生態系統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穩定平衡的生態環境,而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正在讓人類逐漸喪失賴以生存的舒適環境。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直接方式是減少碳排放。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COP21)上,各國透過《巴黎協定》,旨在透過國際合作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全球氣溫升幅,我國也是締約國之一。減少碳排放的一個關鍵節點就是碳中和,即透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去除量(包括碳匯、捕獲和埋存)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淨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國在碳中和目標上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展現的大國擔當。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與大氣汙染治理相同,實現碳中和的基礎也是對碳排放進行監測評估。只有掌握我國碳排放的實際情況,才能制定合適的政策。近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暨碳中和科學問題研討會”上,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正式啟動執行。

  據介紹,中心將緊密圍繞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聯合國內外優秀科學家開展有組織的碳中和科學研究和監測評估核心技術攻關,研發綜合天空地一體、標準化、長期和高精度的雙向區域碳迴圈綜合監測和評估方法。

  碳中和監測比大氣質量監測中的二氧化碳監測更加複雜,涉及碳排放和碳匯等多方面內容。碳排放的監測也不止監測二氧化碳,還需要注意其它溫室氣體,此外還需要計算使用的電力熱力等能源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碳匯的計算更為複雜,包括碳庫本身的計量監測、肥料等溫室氣體排放源的計量監測、交通工具等溫室氣體洩漏源的計量監測……

  目前我國碳排放監測技術尚不成熟,還沒有合適的監測儀器技術標準。以河北省發電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線上監測試點工作為例。試點採用的是先河環保研製的大氣碳排放監測系統,包括一套智慧管控平臺、3套固定汙染源排口二氧化碳監測儀、4套廠界二氧化碳監測儀。利用二氧化碳監測儀採集資料,並利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等技術手段進行碳排放核算。

  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可行的監測方案,但是我國的碳排放監測技術依然無法滿足當前的監測需求,而且相關儀器裝置還面臨著“卡脖子”問題。關於碳中和的實現我國已經定下來階段性的目標,碳監測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現在還在起步階段,我們需要加快相關技術和儀器的研發速度並實現自主創新,為接下來控制碳排放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援。這也是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的任務之一。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經濟學家張五常:我偷學的6大思考方法,普通人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