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大峰,溫度和氣候也很惡劣,而山體越往上走就越寒冷。珠穆朗瑪峰常年溫度在0度以下,有時候山峰的溫度甚至能達到零下60度!
珠穆朗瑪峰上的雪不會隨著季節的改變出現太多的變化,都是常年被積雪覆蓋。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冰凍室,所以每年也不會發生太多的改變。
因此也有網友提出疑問,我們都知道珠穆朗瑪峰上的溫度很低,人死了之後應該不會腐爛,那麼在珠穆朗瑪峰上,我們能看到古人的遺骸嗎?
珠穆朗瑪峰的環境和氣候我們早在高中的地理課本中就學到了對流層裡氣溫是隨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也就是說溫度高低與海拔高度成負相關,在對流層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0.6度。一般而言每年的6至9月份,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形成雨季,這時的平均氣溫約為零下18度左右,而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受大陸吹向海洋的寒流控制,平均氣溫約為零下30℃左右,有時可達零下50度,溫差也是很大的。
在一天時間之中,珠峰上的天氣就有可能經歷各種天氣,冰雪肆虐、傾盆暴雨或雲霧瀰漫,可能用翻雲覆雨和變幻莫測來形容更貼切。
如果在峰頂時,那裡不僅僅空氣稀薄,容易產生高原反應的現象,而且風速很快,導致氣溫極低,所以你應該知道攀登珠穆拉瑪峰有很大的風險。
可以在珠穆朗瑪峰上看到古人嗎?低溫環境並非是儲存生物遺骸的唯一方法,經過科學考證之後,人們發現能完整儲存生物遺骸的方式還有不少,如泥潭沼澤與極度乾燥的環境。
然而在古時候,科學條件落後,沒有現代化登山工具,也沒有氧氣瓶等輔助工具,人們很難攀爬到珠穆朗瑪峰的雪線以上,所以我們才沒有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古人的遺骸。
直到1921年,才有人開始嘗試攀登珠峰。然而,登頂珠峰之路十分險惡,不斷有人在途中喪生。經過30多年的嘗試,人類終於在1953年征服了世界之巔,首次登頂的是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至今為止珠峰上已經留存了大約300具登山者的遺體,由於極低的溫度,讓他們的屍體得以儲存。
生物遺骸如何更好地儲存乾屍保持的原理和木乃伊類似,都是靠脫水來抑制細菌生長。比如在沙漠中死去的人,由於面對高溫和劇烈的空氣流動,很容易快速脫水,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儲存下來。
如果想讓遺體儲存得更好,我們就要在屍體死後,做好防腐處理。比如古人喜歡把屍體透過汞處理和浸泡,也就是現在的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因為硫化汞是起到防腐作用的。同時埃及用防腐香料處理屍體,也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總結:
登上珠峰的人變得越來越多,儘管也有一些人因為突發意外而永遠留在了珠峰。說明珠穆朗瑪峰上人類的遺骸還是不少的,他們也變成了後人前進的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