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提起天文學,人們常感到非常的高深莫測。這是因為天文學在所有的科學門類中似乎是個特殊的存在。在其他學科中如果要做研究,我們可以走近觀察研究物件,也可以把標本或樣品拿到手做實驗,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的探究它們的形態結構,以此來探討其本質。而天文學的研究物件位於大氣層以外的世界,它們離我們極其遙遠。我們不能把它們拿過來,甚至不能接觸它們,更談不上拿它們做實驗了,因此除現代科技發展出的極個別手段:如隕石研究,用探測器收集星塵月岩,火星土壤化驗等外,天文學的最主要的研究手段其實只有一種——觀測。

在伽利略以前,天文學家一直都是用肉眼觀測天空。那時,每代人看到的星空基本都是一樣的。太陽、月亮、5顆行星、全天6000多顆恆星,偶爾出現的彗星和新星等等。除此之外,人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天體,或者這些已知的天體上還有什麼東西。古人出於測量的需要,發明了不少天文儀器,如中國的圭表、渾儀、簡儀,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六分儀、象限儀、星盤、紀限儀等。但是古代的天文儀器只能測量天體的位置,並無助於看清天體的細節,也發現不了新的,看不見的天體。雖然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這些儀器的觀測精度也會逐步增加。但由於肉眼解析度的限制,其精度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提高了,在17世紀初,觀測大師第谷製造的儀器已經達到了肉眼觀測精度的極限。繼續用肉眼觀測,不可能再取得明顯的進展。然而在第谷去世後僅僅7年,一種新的天文儀器就誕生了,它的出現才真正武裝了天文學家的眼睛,使天文學由古代跨入近代。它的不斷改進,使每代人都比前一代人用它看到了更多更遠的天體,這種儀器就是——望遠鏡。

第谷像

望遠鏡是一位磨鏡工人偶然發明的,在1608年,荷蘭某家眼鏡店的一個學徒工,偶然將兩片眼鏡片,一個遠視鏡片,一個近視鏡片,以適當距離放在眼前,發現這樣看遠處物體時物像會變大。於是,他把這奇妙的現象告訴了店主利波塞,利波塞是一位很有見識的人,他沒有斥責徒弟瞎添亂,而是接過鏡片繼續觀察,他發現這樣看遠處物體時,其物象不僅會變大,也看到了許多從遠處看不到的細節,這等於把物體的影像拉近了。他首先想到此物在軍事上會有用,因為可以在敵人看不清我們時,我們就看清敵人。於是他將兩個眼鏡片固定在一個筒子的兩端,稱這個古怪的玩意兒,為“looker”,進獻給荷蘭當局。這個儀器的奇妙效果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引起轟動,許多王公貴人都爭著爬上了望臺用它向大海窺望遠來的船隻。到了1612年,希臘的一位數學家將它起名為“telescope”,意為“遠看”。這個名字比較貼切的表明了它的功能,因此沿用至今。

伽利略像

1609年5月,正在尼斯作學術訪問的伽利略得知這個訊息後,怦然心動,趕緊結束行程,返回大學,思索了一個晚上,就悟出了其中的光路的奧秘。很快就動手做成了一架望遠鏡,他用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上凸透鏡,另一頭嵌上凹透鏡。

伽利略製作的第一臺望遠鏡

可以把遠處物象放大三倍,很快他又做出一架放大20多倍的,用的都是單片兒的凹凸透鏡。伽利略的功績是:在別人誰也沒有想到時,他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天空。這是1609年12月下旬的一個晴朗的晚上。這時他渴望知道的是透過望遠鏡觀看——等於是升上天空湊近了去看天體——那麼會看到什麼細節呢?會看到新的星體嗎?很快他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看到了月球的地形,太陽上的黑點,金星的盈虧,木星的衛星,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這些發現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稱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從此隨著望遠鏡的逐步改良,人類對天體的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這種最早發明的望遠鏡型別稱“伽利略式望遠鏡”,它以凸透鏡為物鏡,以凹透鏡作目鏡,其影象呈正向。這種鏡子雖然製造簡單,但缺點很多:它沒有實像,視場小,邊緣發暗。

在伽利略視望遠鏡出現後兩年,公元1611年,德國科學家開普勒提出了另一種望遠鏡設計方案。

開普勒像

物鏡和目鏡都用凸透鏡,原理是用凸透鏡形成實像,再用高倍的放大鏡去看這個實像。

開普勒的視力很差,既不擅長觀測,也不擅長動手製作,但別人將這種望遠鏡製成時,發現它遠優於伽利略式望遠鏡,人們就將其稱為開普勒式望遠鏡。它視場大,影象為實像,測量方便,美中不足的是影象呈倒像。

不過人們對天體畢竟不像對日常生活那樣有嚴格的正到觀念,所以觀測天體時,雖然看到的是倒像,也無大影響,對尋星跟蹤的除錯也很快就能適應,因此被天文學觀測廣泛使用。這樣伽利略式望遠鏡就慢慢退出了天文學觀測領域。而開普勒和伽利略式望遠鏡,都是以透鏡作為物鏡的,就被統稱為折射望遠鏡。

常聽有人問這臺望遠鏡能看多遠,這是外行人問的話,答案是:無窮遠,只要這個天體的光能到達這裡。從根本上說,望遠鏡主要有兩個作用,放大和增亮。在望遠鏡發明時,發明者首先意識到的是其放大作用看得多遠,相當於拉近了距離。伽利略把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也首先想的是把天體拉近和放大,後來人們才知道像太陽,月亮,行星,星雲這樣的有視面體,是可以透過望遠鏡將其放大的,這樣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但恆星這樣的點光源無論怎麼放,即使在現有的技術之下也不會變大。那麼為什麼透過望遠鏡看到了那麼多恆星?這時科學家才注意到,望遠鏡還有增亮的作用,它可以將物鏡收集的光線全部射入人的瞳孔,所以人就覺得恆星變亮了,於是看到了許多肉眼看不到的恆星。人們又發現,物象透過望遠鏡被放大之後,也並不像人們真走近去看那樣,變得那麼清晰。也就是說物象放大後可能會變模糊。這就需要人們採取各種途徑使影象變清晰。提高分辨能力。隨著光學和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是不能無限增加的,上限約在300~400倍,但其增亮作用和分辨能力則大有潛力可挖。只要將物鏡加大,二者就會增加,所以從此望遠鏡的物鏡越做越大。人們最關心的也不再是它能放大多少倍,而是它的極限星等。所以稱其為望遠鏡已不甚準確,因其增亮作用最重要,故稱其為“增亮鏡”似乎更準確。也正是人們努力追求放大,增亮,解析度的過程中,望遠鏡出現不同的型別,並不斷髮展競爭,不但大大武裝了天文學家的眼睛,也促進了光學,材料,工藝等相關領域的發展。

為了讓大家也能瞭解開普勒望遠鏡的原理,天文館推出了DIY50組裝望遠鏡套裝。組裝簡單,即使孩子也能輕鬆完成。塑膠筒身結構輕巧,即使孩子也能用手輕鬆舉起觀測。孩子們透過親自動手組裝望遠鏡,瞭解開普勒望遠鏡的基本原理。來吧,和家人一起組裝一臺屬於你自己的望遠鏡,像以前的科學家一樣,在晴朗的夜晚用望遠鏡指向天空,認真的觀察我們的星空吧!

DIY50望遠鏡套裝

成品展示

天文館官方微店購買連結:

2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史上第一個冷凍人解凍的結局,過去了50年,他還能復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