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一項跨文化分析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人員發現,有多個因素會影響人類與狗的互利關係建立,包括溫度、狩獵和性別。相關論文發表在《人種生物學》雜誌上。

雖然狗是最古老、最常見的馴養動物,但很少有人類學研究直接聚焦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係。WSU的研究人員在人類關係區域檔案資料庫中搜索民族誌文件時,意外發現了數千條提到狗的文獻資料。最終,他們收集了來自全球144個傳統自給型社會的844多名民族學者的相關資料。

論文的第一作者、WSU人類學博士Jaime Chambers認為,文化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與犬類間關係的演化。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現代社會就像一個小小的點。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人類與狗之間的關係並非像如今這般。研究古代社會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Chambers解釋。

研究人員主要以三個維度衡量人類與狗的關係:狗對人類的重要性(dogs' utility for humans)、人類對狗的重要性(humans’ utility to dogs)以及狗被賦予的“人格”(the personhood of dogs)。第三項指狗會被當作人類看待,比如:有名字、可以和主人睡在同一張床上、死後被哀悼等。

他們發現,當女性與狗的相處時間更長、關係更密切時,人類在狗狗心目中的重要性更高,這也意味著,它們會更依賴人類。與此同時,人類也更願意將狗狗視為人類,與之友好相處。“我們發現,相比於與男主人之間的關係,狗與女主人之間的關係對形成人-狗紐帶的影響更大。”Chambers說,“當狗和女主人關係密切時,人們會更願意將狗視為家庭成員,並將其納入家庭生活中。一般來說,人們會更重視它。”

研究者發現的另一個趨勢是:整體氣候越溫暖,狗對人類的重要性就越低。“相比人類來說,狗真的不是特別‘節能’。”論文的作者之一、WSU人類學教授Robert Quinlan說,“它們的體溫比人高,高溫下運動一會兒就有可能中暑,因此,高溫環境下,狗的‘用武之地’也相應減少了。”

Quinlan在少數熱帶地區文化中發現了一些例外,但總體趨勢是一致的。

另外,狩獵似乎也增進了人類與犬類之間的關係。在“帶狗狩獵”的文化背景下,人類會更加珍視這些動物夥伴。不過,在人類開始耕種、放牧,提高食品生產力後,狗在主人心中的價值就降低了。該發現似乎與人們對牧羊犬的印象背道而馳。Quinlan認為,這或許是由於在很多文化中,牧羊犬通常單獨工作,而狩獵需要緊密合作。

此前的進化理論認為,人類是針對性地選擇狼崽進行馴養。新研究反駁了這一傳統觀點,並再次證實:人類和犬類是互相選擇的。不過,不論最終哪種理論成立,狗都已經獲益匪淺。“狗和人類形影相隨。”Quinlan說,“它們成功搭上了人類的步伐,最終遍佈世界。這是一段非常成功的互利關係。”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編號:2162-449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1-01-women-coevolution-dogs-humans.html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十大最搞笑的諾貝爾獎 原來科學也不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