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木匠8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小夥伴一起在河溝裡捉魚,突然有一瞬間感覺當時當下的場景曾經歷過,此刻簡直就是過去記憶存檔的第一視角全息投影。這是木匠對似曾相識的場景最早的經歷,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這種經歷。很多網友對此解釋說是在夢中經歷過的,還有網友更玄乎,堅稱是平行宇宙中的那個自己經歷過,然後產生的心靈感應。這些解釋實在荒謬,木匠今天就來辨辨其荒謬之處,說說這種似曾相識的場景的成因。

荒謬的平行宇宙說

一些異想天開的網友不知從哪本地攤科幻文學或是科幻電影中聽來平行宇宙的名詞,就信誓旦旦說平行宇宙真實存在,而且還說另一個宇宙中的你可能和本宇宙中的你的人生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個大明星或者高富帥。這些似曾相識的場景是另一個宇宙中的你所經歷的,因為某種量子糾纏效應而讓這個宇宙的你感受到了。木匠對這種借用科學名詞的偽科學言論都是嗤之以鼻。

假設真有兩個平行宇宙,一個稱宇宙甲,一個稱宇宙乙,兩個宇宙都有一個相同的張三,他們的父親分別是老張甲和老張乙(基因也完全一樣)。再假設其它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老張們製造張三的那一晚,老張甲和老張乙只是因為體力和心裡狀態不同,由此導致他們的體位、時間不同,那麼在釋放出來的一億個小蝌蚪中,同一個蝌蚪獲得勝利的機率只有億分之一,那麼製造出基因相同的張三的機率也只有億分之一。

以上只是在一種變數條件下的情形,而地球從誕生第一個單細胞生命開始,到演化出人類物種,再到進入資訊化時代,經歷了30多億年,每時每刻都存在無數變數,每種變數又會再導致無數變數,在這種無窮變數的條件下,兩個宇宙中張三的八十八代祖宗基因相同的機率都幾乎為0,更何況張三。

因此,用平行宇宙中來解釋似曾相識的場景再現,實在是不堪一擊。

玄之又玄的夢境說

還有一些人對這種似曾相識的場景復現的現象無法解釋,就只能認為是之前夢見過的了,這種說法是無奈下的猜測,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人總喜歡添油加醋,自我營造神秘色彩,越說越玄,甚至發展出了夢境預測的能力。

做夢本是一種大腦皮層活躍引起的生理現象。記憶以某種形式儲存於有複雜聯絡的大腦神經元細胞中,大腦皮層活躍激發了這些神經元細胞,觸發神經訊號,於是各種記憶片段就不受控制的組合,形成天馬行空、不合邏輯的夢境。

不可否認有一些夢境具有啟發性,甚至像是預測,這也可以用科學解釋。由於夢境不受主觀控制,在潛意識狀態下,自己的性格、慾望等等才能最自然的表露出來, 所以夢境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自己。當現實中遇到重要的事件而日有所思的時候,記憶的資訊量巨大,在夢中最容易觸發,加上夢境中表露出最真實的自己,所以導致夢境中的事件會向真實的自己的想要的方向發展,從而與現實中的事件相吻合,形成夢能預測的假象。

然而,似曾相識的場景幾乎都是平淡無奇的偶然小事,並不是能讓人日有所思的重大事件,不會因儲存大量資訊而導致夜有所夢。此外,似曾相識的場景簡直就像是當下的全息投影,除了事件之外,還有豐富的環境細節,比如花草樹木、室內場景佈置、路人長相著裝等等,而且這些環境自己之前甚至都沒去過,路人更是未曾謀面,這些細枝末節又如何能在夢中預測呢?

由此可見,用夢境來解釋似曾相識的場景也是無法說通的。

目前最合理的大腦雙重加工理論

似曾相識場景的既視感很可能是因為大腦雙重加工資訊的機制產生的。大腦可分為兩個半球,透過胼胝體連線,而兩個半球的功能並不相同,左半腦一般主管與語言相關的抽象功能,如說話、邏輯、記憶等等,右半腦通常主管與空間相關的具象功能,如形狀、定位、藝術等。而人們生活場景中的資訊通常同時涉及左右腦的功能,因此多數情況下都是左右腦同時運轉處理資訊,資訊需要透過胼胝體傳遞,傳遞時間正常情況下僅有幾毫秒。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左右腦傳遞資訊時,時間上沒有同步好出現延遲,就會讓左右腦認為是前後兩個分開的體驗。因此,當第二次資訊傳來時我們就會有熟悉的感覺,但其實我們僅僅經歷了一次。

我們仔細想一下,似曾相識的場景簡直就像是當下的全息投影,這種情形更像是當下記憶的重複讀取。因此,還是用大腦雙重加工理論來解釋比較合理。

1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鐳射增材製造高強度和拉伸韌性的可控梯度金屬玻璃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