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0年十大失敗臨床研究:艾滋病疫苗高居榜首,自閉症、新冠疫苗、阿爾茲海默症藥物入選

2020年,儘管全世界都籠罩在新冠大流行的陰影中,但在這一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53種新藥上市,是21世紀這20年以來第二高數量(僅次於2018年的59個)。但實際上,新藥研發是一場巨大的冒險,53個成功上市的新藥,背後是成千上萬個失敗。

近日,FiercePharma總結了2020年全球十大臨床試驗失敗案例,包括HIV疫苗自閉症新冠肺炎癌症阿爾茲海默等領域。其中製藥巨頭羅氏公司有三項進入榜單,分別是自閉症、阿爾茲海默症、三陰性乳腺癌專案,這也說明了羅氏願意投入鉅額資金開發這些高風險專案。

這些臨床試驗的失敗既對藥企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樣也影響了這些疾病患者。對於那些製藥巨頭,這些失敗並不致命,但浪費的投資和錯失的商業機會仍會造成不小損失,而對於那些小公司,甚至可能帶來致命打擊。

本文將依次介紹這十大臨床失敗專案。

2020年十大臨床失敗專案

1、最接近成功的艾滋病疫苗慘遭失敗

艾滋病(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一旦不幸感染了HIV,人體免疫系統將遭受嚴重破壞,進而引發各種臨床症狀。據WHO統計,目前全世界有超過3800萬艾滋病患者,且仍在逐年增長。

2016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牽頭開展了代號為 HVTN 702 的大規模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試驗地點選擇在了世界上艾滋病最為氾濫的國家之一的南非

該試驗在南非全國隨機選擇了14個登記地點,招募了5407名18-35歲健康男女。研究人員將其隨機將其中一半參與者注射了該艾滋病疫苗,另一半注射安慰劑。

該疫苗是由2009年在泰國完成臨床試驗的RV144改進而來,由賽諾菲GSK聯合研發,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

然而,2020年2月,試驗資料顯示,接種疫苗組有129例感染,安慰劑組有123例感染,這意味著這個曾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的疫苗,根本行不通,1.04億美元的投資也宣告打水漂了。

雖然該艾滋病疫苗慘遭失敗,但艾滋病疫苗的研發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強生公司的名為Imbokodo的艾滋病疫苗,目前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招募志願者進行臨床試驗,計劃於2021年公佈初步結果。該疫苗也被稱為“馬賽克疫苗”,透過結合多種HIV病毒株片段,試圖刺激廣泛的免疫反應。

輝瑞/BioNTechModerna公司的新冠mRNA疫苗的成功,讓全世界看到了mRNA疫苗的巨大潛力,今年年初,Moderna公司宣佈,其開發的一種基於mRNA的實驗性HIV疫苗被證明可以觸發猴子中針對HIV樣病毒的中和抗體的產生,這項基於mRNA技術的疫苗為艾滋病疫苗研究帶來了新的希望。

2、自閉症藥物被放棄

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等反應為特徵的發育障礙疾病。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在外表上與常人一般無二,卻彷彿隔了一堵無形的牆使人無法觸及他們的內心。據美國疾控中心2018年統計資料,自閉症在兒童中的發病率高達1/59。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對自閉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既與遺傳基因相關,也涉及多種環境因素,因此,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此前諾華等公司的自閉症研究均已失敗告終。

Balovaptan曾被羅氏公司寄予厚望,該藥物是血管加壓素1a受體的拮抗劑,顯示出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社交溝通功能的潛力,並於2018年獲得美國FDA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然而,羅氏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表示,由於一項中期分析表明該藥物幾乎沒有顯示有效性,羅氏公司決定放棄該藥物的3期臨床試驗。

不過,羅氏公司雖然放棄了Balovaptan,但並未放棄對自閉症的研究,如今,羅氏的注意力轉移到了G7816,這是一種GABAAα5受體的小分子,高度選擇性的正變構調節劑。

3、杜氏肌營養不良療法失敗

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是一種X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在男孩中發病。據統計,全球平均每3500個新生男嬰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患者一般在3-5歲開始發病,最早表現出進行性腿部肌無力,導致不便行走。12歲時失去行走能力,20歲-30歲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自2011年以來,Catabasis公司一直在進行這項名為Edasalonexent的杜氏肌營養不良藥物研發,然而,2020年7月,Catabasis公司公佈了Edasalonexent 的二期臨床試驗第一階段的資料。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十二個月的臨床試驗沒有證明該藥物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再次之前已有多家研發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的公司宣告失敗。

但是也不全是壞訊息,輝瑞公司的PF-06939926,Sarepta/Roche公司的SRP-9001和Solid公司的SGT-001都已獲取來自人體試驗的初步資料,將開展進一步臨床試驗。此外,禮來公司,Astellas公司等也將開展自閉症療法的臨床試驗。

4、NASH三期臨床失敗,研發公司被迫裁員4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炎症亞型,伴有肝脂肪變性以及肝細胞損傷和炎症的證據,伴或不伴肝纖維化。隨著時間的推移,NASH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終末期肝病或需要肝移植。

隨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越來越多,近年來,生物製藥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入了該領域。

2020年7月,法國的Genfit公司的Elafibranor在3期臨床試驗中全面失敗,Genfit公司不得不裁員40%以節省資金,這也說明了臨床試驗失敗對一家新藥研發公司的嚴重後果。

5、阿斯利康希望破滅

2013年,製藥巨頭阿斯利康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的Omthera公司,從而將魚油衍生藥物Epanova納入生產線,以建立心血管藥物渠道,希望藉此跟上Amarin公司的重磅藥物Vascepa的腳步。之前預測Epanova的峰值銷售額在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這對於鞏固阿斯利康的心血管、腎臟和新陳代謝系列產品大有幫助。

然而,Epanova作為他汀類藥物的新增物,以降低混合型血脂異常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3期臨床試驗失敗了。而Amarin公司的Vascepa日子也不好過,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宣佈Vascepa的5項專利無效,給仿製藥研發掃清障礙。

6、有特朗普的鼓吹也沒用

2020年,新冠領域研究出現了許多失敗,其中羥氯喹絕對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羥氯喹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力推廣。

在新冠大流行初期,基於體外細胞試驗資料表明氯喹和羥氯喹可以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在沒有有效臨床試驗資料的情況下,特朗普鼓吹氯喹和羥氯喹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能夠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導致人們需求激增。

根據初步試驗資料,羥氯喹於2020年6月份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EUA),使其可以在醫院中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然而,後續大規模臨床試驗表明,氯喹或羥氯喹不但對新冠無效,還可能增加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並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

7、20億美元成幻影

胃食管反流病(GERD),影響了西方國家約五分之一的人口,患者會持續受到燒心和反流等症狀困擾,且有40%的患者無法從現有藥物中獲得療效,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IronWood公司曾一度聲稱其治療胃食管反流病(GERD)候選產品IW-3718有潛力成為年銷售額20億美元的產品,而這一切都隨著2020年9月份的3期臨床失敗而化為泡影。

IronWood公司開發的IW-3718是一種膽汁酸螯合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PPIs)的輔助治療。由於3期臨床失敗,IronWood公司裁員三分之一已節省資金。不過好在該公司與Abbvie聯合開發的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藥物Linzess(利那洛肽)獲批上市了,能夠帶來不錯的現金流。

8、新冠疫苗幾家愁

新冠疫苗的成功,讓BioNTechModerna公司一飛沖天,但是新冠疫苗研發領域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賽諾菲GSK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在1/2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對18-49歲成年人效果較好,但對50歲以上老年人保護性不佳,其中一個原因是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濃度不足。

隨著BioNTechModerna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的逐漸接種,錯過了最佳時機賽諾菲GSK,時間不多了,這也提醒了我們,疫苗研發是個高風險的行業。

9、阿爾茲海默症路在何方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症狀,並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增長,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預計到2050年,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將增加至1.52 億。令人遺憾的是,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複雜,科學界至今仍未破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具體機制。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病因是β-澱粉樣蛋白(Aβ)和Tau澱粉樣蛋白沉積造成神經元大量死亡

近年來,各大製藥巨頭投入鉅額資金研發阿爾茲海默症藥物,但鮮有成功,尤其是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臨床試驗紛紛折戟,因此靶向Tau澱粉樣蛋白成為阿爾茲海默症新的研發重點。

然而,2020年9月,羅氏公司旗下的基因泰克與其合作伙伴AC Immune公司聯合宣佈,其在研的靶向Tau澱粉樣蛋白的抗體藥物Semorinemab在2期臨床試驗中錯過主要終點及兩個次要終點,該結果公佈當天,AC Immune公司股價大跌42%。

而在2020年7月份,羅氏公司還與UCB達成一項1.2億美元前期交易(總價值高達20億美元),合作開發另一種靶向Tau澱粉樣蛋白的抗體藥物UCB0107,該藥物旨在阻斷或減少Tau蛋白積累。

隨著靶向Tau澱粉樣蛋白的抗體藥物Semorinemab的失敗,靶向Tau澱粉樣蛋白可能會像靶向β-澱粉樣蛋白一樣令人失望,整個領域數十億美金的投入可能同樣血本無歸。

10、三陰性乳腺癌的首個免疫療法失敗

2019年3月,FDA正式批准了羅氏公司PD-L1單抗Tecentriq(阿特珠單抗),用於PD-L1陽性的無法切除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初始治療。這是全球第一個獲批用於乳腺癌的癌症免疫療法。

然而,2020年9月,Tecentriq聯合紫杉醇的一線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3期臨床試驗失敗,與紫杉醇加安慰劑相比,紫杉醇加Tecentriq不能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並且免疫治療組中存在生存期較差的趨勢,FDA警告醫生不要在臨床中使用該組合。

這一失敗也將阻礙Tecentriq的業績增長,羅氏公司之前預計Tecentriq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將帶來1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而且,這一失敗也給了其最大競爭對手默沙東的Keytruda新的機會。

原文連結: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2020-s-top-10-clinical-trial-flops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全球首趟私人太空旅行將啟航 2富豪各花5500萬美元買下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