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中國科大喬振華課題組研究成果“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中國科大是入選次數最多的高校,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大校友參與了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類腦計算晶片等三項十大科技進展成果並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喬振華課題組,首次在毫米級的碲化鋯(ZrTe5)塊體單晶體材料中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的明確證據,並指出該效應可能是由於磁場下相互作用產生的電荷密度波誘導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9日線上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據悉,自從1980年發現量子霍爾效應後,學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二維體系。這次發現的三維量子霍爾效應,補全了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中國科大756校友),作為中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和航天戰略科學家,正是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四號熱控分系統主任設計師陳建新(中國科大9813校友)針對月球背面複雜熱效應,努力探索最終突破“月背生存難題”,為人類首次揭祕月背作出了卓越貢獻。
2019年11月28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釋出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中國科大9202校友)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中國科大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褚耀泉教授,以及校友韓佔文院士(雲南天文臺,曾為中國科大博士後)、陸由俊、張偉、顧為民、白仲瑞等均參與該重大發現。
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專案於2019年4月10日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釋出會,釋出他們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據悉,作為16位參與該專案的中國科學家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袁業飛也參與了該專案。
面向人工通用智慧的新型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研製成功而且成功在無人駕駛單車上進行了實驗。其中,鄧磊(中國科大0809校友)是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的主要設計者,並因此入選第三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