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有人曾經在統計美國首批23名宇航員的資料時,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這23名宇航員中,竟有21名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有人提出了出生順序會影響人的發展的理論。

這一領域的研究目前得出了不少的結果,其中之一就是涉及出生順序與孩子智力的關係問題。多數研究發現先出生的孩子在智力和潛能測驗中的得分要比後出生的孩子高。

如果出生順序真的與孩子的智力有相關關係,那這會是為什麼呢?

有人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那就是出生順序的不同導致諸如母親的年齡、母親體內的化學成分等生物因素的變化,致使我們的基因組合各不相同。然而,很多科學家反對這種"先天論"的解釋,他們更認為孩子的智力主要是受後天的成長環境影響。

圍繞這個問題,桑斯和馬庫斯在1975年首創了一種理論,進一步解釋出生順序與孩子智力的關係。在研究出生順序的領域裡,他們的研究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他們這項研究比較特別:研究人員不接觸任何被試,也不觀察被試,也不要求被試做任何事情。事實上可以說,他們沒有任何被試,他們是在大量研究其他人資料的基礎上,用自己的理論進行解釋。

1960年到1970年代初,在荷蘭有人進行了一項規模宏大的研究,以考察營養不良對在二戰末出生的孩子的智力有何影響。其中一項研究是對年滿19歲的25萬名荷蘭男子進行智力測驗。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意外發現出生順序與測試得分顯著相關。具體來說就是家庭成員越多,測試得分就越低,而同一個家庭當中,出生時間越靠後的人,測試得分越低。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觀點: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能夠提供較多智力刺激的環境當中,那麼他們就能獲得較高的智慧。

如果父母因為子女眾多而無法保證與每一個子女的有效互動,那麼家裡所有孩子的智力平均水平就會下降。

為了對這一現象進行合理解釋,桑斯和馬庫斯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即隨著家庭成員的逐漸增多,家庭的平均智力水平呈下降趨勢。

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家庭中每出生一個孩子,他所進入的智力環境水平就比前一個要低。兩個孩子出生間隔時間越短,這種效應就越明顯。

但是奇怪的是,如果到第五個孩子以後,家庭平均的智力水平卻開始呈現回升的趨勢,並且隨著孩子的增多而繼續增長(不過仍然無法回到第一個孩子的水平)。

如果按照上面的理論,那麼獨生子女的智力應該是最高的,但實際上獨生子女的得分並不比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高出多少。

當然,桑斯和馬庫斯並沒有斷言家庭規模與出生順序是智力發展的唯一決定因素,孩子的智力還會受到如遺傳、養育孩子的環境、父母的養育行為、胎教等等的影響。

所以在此基礎上,有人提出了"資源稀缺"的理論解釋,既隨著家庭規模的擴大,孩子們從父母那裡獲得的人際關係和經濟方面的資源越來越少,所以,後出生的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的智力增長機會也就越來越少。

但是實際上,一個家庭當中老大或許有一些智力上的優勢,但是後面出生的孩子也有不少優勢。研究表明,雖然第一個孩子在智力方面有優勢傾向,但他們比家裡較後出生的孩子有更高的焦慮性、嫉妒性、保守性。

當然,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具有相關性,而不具有因果關係,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出生後的頭三年,孩子的智力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大量的腦科學研究指出,孩子出生的頭三年,大腦的發育突飛猛進。因此孩子的大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不論孩子是先出生還是後出生,只要父母能夠提供各種條件,促進孩子健康發展,那麼不管是第幾個孩子,智力差別就不會太大。

相比較而言,不管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多子女家庭,如果沒有得到家庭環境有效的智力刺激,那麼智力水平都不會得到太大的提高。

寫在後面:

這個研究給我的啟示就是生二胎好,一個太少,三個太多,都不如兩個的的家庭平均智力水平好。兩個孩子的家庭資源分配也能夠恰到好處,不會太密也不會太稀哈哈。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六、變質作用和岩石迴圈-4(岩石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