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兩位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女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 因“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卡彭蒂耶在獲獎後,講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社會上普遍認為女性對科學不感興趣,這次獲獎將給予更多年輕女性鼓勵,證明女科學家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改變世界。”

卡彭蒂耶提到的這種“社會上的普遍認為”,只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在一些有趣的詞彙細節中確實存在——許多詞彙當用在女性身上時,往往會加一個“女”字作為定語。例如女領導、女強人、女企業家、女科學家……

因為在大眾化語境下,“領導”、“強人”、“企業家”、“科學家”往往讓人第一時間將其與男性的形象繫結起來。而這種“社會上的普遍認為”, 卻無形中成為了女性的桎梏。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慧正促進人類文明不斷走向更高的巔峰。然而,這種“社會上的普遍認為”也不知不覺間從人類延伸到了機器:一個關於識圖 AI 的研究表明,某個經過資料訓練的識圖 AI,將“下廚”和“女性”聯絡起來的比率高達84%。

值得高興的是,如今,各行各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她們用自己的故事在默默努力改變著社會中無意識的偏見。

更多的女性開始思考,身為女性,如何打破傳統觀念和他人的評價,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選擇?身為領導者,如何打造多元合作,靈活包容的工作氛圍?身為母親,如何讓孩子有更快樂的未來?

“數字未來·女性賦能”(Women·Digital·Future)行動 CEO 主題演講第二期,葛蘭素史克處方藥和疫苗中國總經理齊欣 Cecilia Qi 將用自己的故事, 帶來“科技女性成長的故事:用不設限 去探索無限”主題演講,與大家共同思考究竟是誰在以“女”設限?讓我們一起聆聽她以親身經歷領悟到的答案吧,敬請觀看!

16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生命科學,是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