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7年一份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稱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然而今年1月3日同樣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一份新研究,對2017年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質疑。

早在1937年,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提出大膽的假設,認為費米子(fermions)粒子,即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和夸克等,本身即存在反粒子。由於這種粒子的特性有助於製造拓撲量子計算機,因此尋找這種粒子一直是一個研究熱點。2017年發表的那份研究在科學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今年,這份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和德國維爾茨堡大學(University of Wurzburg)合作的新研究,在三十多個按照2017年報告設計的裝置上進行的實驗顯示,當時推測是由於“天使粒子”產生的現象,不大可能是“天使粒子”造成的。

“賓州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的兩個實驗室通過多種不同的裝置設定,都得到一樣的結果這一事實,對2017年宣稱找到天使粒子的研究提出了認真的質疑。”賓州大學物理學名譽教授禪(Moses Chan)說。

為這項實驗製造裝置和進行測量的研究員、濱州大學的凱亞拉(Morteza Kayyalha)仍對上一份研究理論的可行性保持樂觀,“但是我們的理論同行可能要重新考慮裝置的形狀”。

另一位研究員賓州大學的薩瑪斯(Nitin Samarth)說:“這是一個展示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理想的例子,重大的發現需要謹慎的檢查,研究結果需要能夠重現。我們的研究人員努力檢查上一份研究宣稱的結果。我們也在確保這次研究所有的資料和方法都是公開、透明的,供有興趣的同行評估和檢查。”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挖入地下一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