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霍金為什麼會提出過這樣的觀點?霍金在生前發現了什麼呢?
地球經歷過長達46億年的漫長歲月,相比之下,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時間非常短暫。人屬直到250萬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而作為目前全人類祖先的智人直到20萬年前才演化出來。
在過去四十多億年裡,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目前,地球上生活著將近1000萬個物種,但這個數量只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物種的1%,另外99%已經消逝在地球的歲月長河裡。
雖然地球是一個富有生機的星球,但很難有一個物種能在地球上長期生存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氣候會不斷髮生變化,一些古老的物種可能會無法適應,從而走向滅絕。
此外,地球生命也有可能會遭受來自太空的致命威脅,例如,超新星爆發出的伽馬射線暴能夠破壞地球大氣層,使得致命宇宙輻射直達地表,絕大多數的地球生命都無法承受住,4.5億年前引發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可能是一顆超新星。另一方面,尺寸龐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將會引起氣候劇變,破壞食物鏈,地球生命將會大規模死亡,6500萬年前引發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很可能是一顆小行星。
除了來自太空的威脅之外,地球上也有可能會出現人類難以對抗的超級細菌。人類還手握毀滅世界的核武器,雖然人類有足夠的智慧來製造出這種強大的武器,但人類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不大規模使用核彈還是未知數。
鑑於種種原因,霍金認為,人類為了延續下去,未來必然要拓展到外太空(但他並沒有說要在200年之內實現)。只有未雨綢繆,在災難來臨之前離開地球,去殖民其他星球,人類才能更好地應對未知的災難。
那麼,人類應該要移居到哪些星球上呢?宇宙中是否有“第二地球”呢?
在太陽系中,雖然有些衛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除了地球之外,沒有一顆星球能夠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實現太空殖民,我們只能放眼太陽系外,去往更加遙遠的宇宙。
目前的統計資料表明,幾乎每顆恆星都擁有行星,而銀河系中有上千億顆恆星,所以可供選擇的目標應該非常多。人類需要選擇那些執行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因為只有當行星與恆星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其表面才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我們或許是幸運的,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擁有一顆行星——比鄰星b,這顆行星是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的巖質行星,而且還執行在宜居帶中。宇宙已經把可能的宜居星球放在那裡,就等人類去往。
儘管比鄰星b是離太陽系最近的系外行星,距離只有4.2光年,但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到這顆星球上。即便以速度最快的火箭,飛到比鄰星b也需上萬年的時間。不過,人類向來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我們可以橫渡大洋,也將能夠跨過遙遠的星際空間,去往外星世界,這將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