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要想提前預知超新星爆炸,科學家可以通過探測中微子來知道。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品質極小的亞原子粒子,它不參與強相互作用以及電磁相互作用,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以及弱相互作用。

由於弱相互作用,作用距離非常短,而引力相互作用在亞原子尺度下雙是十分微弱,因此,這些高速、低品質的粒子,可以幾乎毫無阻礙地穿透它們所遇到的所有物質。

當恆星處於超新星爆炸過程中時,會在幾秒鐘之內會以中微子的形式釋放出絕大多數的能量,而這些中微子從中心,會以比光子更快的速度逃逸到宇宙中,這就意味著,可以在超新星爆炸的光到達地球之前,通過對中微子探測,從而知道超新星是否爆炸了。

或許你會疑惑,難道是中微子的速度超過了光速?宇宙速度最快的不是光速嗎?

其實並沒有超越光速。

舉例說明:

我們以太陽為例,簡單說明一下,我們通常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太Sunny,是8分鐘前的,這個說法並不是完全準確的。

實際上光在到達地球之前,它就已經前行了數千年、數十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太Sunny最初誕生於其核心的氫聚變氦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光子,新生的光子會不斷地和恆星內部的物質發生吸收和散射。它到達表面的運動軌道,並不是直線的,而是無規則的,光子會在移動的路徑上不斷地撞擊其它粒子,比如另一個光子、原子、中子,它會在這個過程中被不斷的吸收,然後被投射到另一個方向,所以它會在太陽內部進行無規則的運動,就這樣碰碰撞撞持續長達數十萬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最終它終於在碰撞中到達太陽表面,然後在8分鐘後抵達地球。

而太陽聚變反應中產生的中微子,由於是弱相互作用粒子,所以當它一旦產生之後,中微子就可以以直線無阻礙地到達太陽表面,進入宇宙。

圖解:可見光(左)與中微子

為什麼中微子會比可見光更早到達地球?

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中微子,在星體核心坍縮數秒後,有大量的中微子攜帶著能量被釋放出來,代表電磁訊號的光子,則會被核心區域稠密而又充滿擾動的物質散射而發生遲滯,因此,中微子會比可見光、γ射線以及無線電波等電磁訊號更早到達地球。

可見光具體遲滯的時間,取決於爆炸衝擊波的速度以及星體外部物質的稠密程度。

一般來說,對於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炸,中微子會比電磁訊號提前2個小時左右,被我們所探測到。

舉例說明:

1987年,距離地球16.8萬光年,位於“大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1987A”爆發時,日本的“超級神岡中微子探測器”,就提前3個小時,探測到了大批量來自“1987A” 超新星爆發的中微子。

圖解:日本的“超級神岡中微子探測器”內部結構

名為“超新星預警系統”全球探測器網路在2005年正式啟動

這個“超新星預警系統”會在超新星爆炸時,向科學家發出警報。

這個預警網路目前涉及7箇中微子探測實驗:

第一、日本的“超級神岡中微子探測器”,簡稱:Super-K。

第二、日本的“神岡液體閃爍體反中微子探測器”,簡稱:KamLAND。

第三、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Borexino探測器”。

第四、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VD探測器”。

第五、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站“HALO探測器”。

第六、中國深圳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RPC探測器”。

第七、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Ice Cube探測器”。(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微子探測器)。

圖解:中國深圳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RPC探測器”

一旦有來自多個探測器的一致訊號就會為天文學界提供超新星出現的,可信度極高的早期預警,但是超新星爆發必須得距離地球足夠近,如果距離地球太遠了“超新星預警系統”就不起作用了。

舉例說明:

2014年,一顆超新星在“M82”星系爆炸,但“超新星預警系統”沒有任何提示,這顆超新星距離地球1140萬光年。

科學家認為,來自超新星爆發的中微子,會攜帶著超新星最為核心區域的資訊,有助於科學家揭開關於恆星和宇宙大量天文祕密。

圖解:“M82”超新星爆炸遺蹟

結語

近段時間關於很多人推測“參宿四”是否爆發了訊息,距離地球只有640光年,如果真的爆發了,更是研究超新星的難得機會,不過,這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

宇宙中雖然存在著大量的中微子,但它們太難以被探測到,而且近距離還有太陽巨大的干擾源。

事實上地球面向太陽的區域,每秒鐘都會穿過大約650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NASA: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