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
我們現在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來自於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分46秒內,著名的物理學溫伯格曾經寫過一本著名的科普書《最初三分鐘》,在這本書當中就詳細講述了在這3分鐘46秒內發生的一切。
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質能等價我們要從愛因斯坦說起,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開創性的論文,這四篇論文中最後一篇被稱為質能等價。質能等價描述的是品質和能量之間的等價關係,愛因斯坦通過E=mc^2的方程統一了品質和能量,他認為品質和能量其實是一個東西的兩個面,品質裡還有能量,能量裡還有品質。比如:物體的品質是m,那這個物體就對應了mc^2的能量。
在1905年的那篇論文當中,愛因斯坦開頭就提到:若一個物體以輻射形式發射能量L,它的品質減少L/c^2。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看,物質本身就是能量的,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是品質的,還有的人會把物質看成是極度被壓縮的能量形式。
廣義相對論到了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在這個廣義相對論當中有個著名的引力場方程。愛因斯坦就發現引力場方程預示著宇宙正在膨脹,這其實和他的“靜態宇宙”的宇宙觀是相互背離。於是,他在引力場方程中添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只要將宇宙學常數進行合理地取值,可以抵消掉這個膨脹效應。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能憑藉一廂情願,愛因斯坦就吃了這個虧。後來哈勃就觀測到了宇宙中大多數的星系都在發生紅移效應,這預示著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哈勃還為此提出了哈勃定律來進行描述。進一步分析,我們就發現,宇宙其實就是在膨脹。
根據哈勃的發現,我們往回推,就可以得到宇宙應該有一個起點。但是宇宙從起點,一直持續至今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其實讓很多科學家都束手無策,直到一群粒子物理學加入到了構建這個宇宙模型的行列當中來,其中這當中的佼佼者就是伽莫夫、羅伯特·迪克等人。而他們構建的起了的這個模型就是大名鼎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
他們用粒子物理描述了宇宙中早期的演化,並且提出了兩個關鍵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理論,一個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一個是氦元素的丰度。
後來,科學家相繼證明了兩者都和預言比較吻合。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現在成為了天文學家人手一份武功祕籍,關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頒了三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兩個給到了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專案,另一個則是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給到是理論方。
從這時開始,宇宙大爆炸才成為了主流的科學理論。
宇宙早期物質粒子的形成而這些科學家構建的這個模型就闡述早期宇宙的演化,也闡明了物質到底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具體來說是這樣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的早期,宇宙溫度極其高,溫度高達1.4億億億億度,其中都是光和熱。。宇宙開始劇烈的膨脹,溫度開始快速地下降。而現在的物質大多數都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那具體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都知道,物質其實是由物質粒子構成的,比如:質子,中子,電子等。所以,我們只要搞清楚這些粒子到底如何來的就行。
科學家發現,在極其高溫的狀態下,這裡指的是幾十億以上的溫度。一對光子如何對撞,就會發生我們平時看不到的現象。這是因為光子的反物質就是它自身。當在這樣高溫狀態下,一對光子對撞,就有機會撞出一對物質粒子,光子的能量會轉化為物質粒子的質能,多餘的能量作為轉化為物質粒子的動能。
所以,這些物質粒子說白了就是光子慢慢撞出來的。
其他物質粒子的構成後來,到了宇宙大爆炸38萬年後,溫度下降到3000度左右,形成了原子結構。不過此時,宇宙中大部分的粒子都是氫原子和氦原子,它們佔據了99%以上。後來,宇宙大爆炸後2億年,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形成恆星,恆星通過核聚變生成了大量鐵元素之前的元素。
而鐵元素之後的元素主要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併。
以上就是宇宙中各種物質粒子的由來,也就是它們組成了現在宇宙中的物質。
但其實這裡還有一點並沒有提及,那就暗物質粒子到底咋來的?事實上,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這也是天文學和物理學研究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