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仙女座,也可能是某一類生命存在的故土,然而這兩座龐大的星系即將在40億年後,碰撞在一起。這個事件可以追溯到2012年,天文學家分析了哈勃望遠鏡觀測的仙女座星系在2010-2012年的運動狀態,那一年科學家正式確定了兩個星系未來碰撞的事實。不僅如此,兩個星系的橫向速度比原先估計的要小得多,因此兩者碰撞的時間還會縮短,預計兩個星系將在37.5億年開始碰撞。
當然,這一事件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了解到了宇宙星系之間的“碰撞或者吞噬”現象,而實際上,銀河系的歷史上不乏“自相殘殺”或者“同類相食”的事件!而這些星系們的黑暗歷史正在被一點點的揭開。據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在一顆古老的恆星身上發現了這些星系們過去“罪惡”的線索!
據了解,這顆恆星被稱為v Indi,位於印度南部天空星座。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有115億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與歐洲航天局蓋亞望遠鏡的合作表明,v Indi的運動軌跡在一次星系碰撞後永遠改變了。
這張圖片來自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凌日行星調查(苔絲)顯示了南方的天空的一部分,包括v Indi(藍圈)的位置,以及銀河系的平面(左下)和南部黃道杆(上)。來自NASA的一架行星搜尋望遠鏡通過觀測這顆恆星對銀河系過去的同類相食現象有了新的發現,它就是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
TESS的資料顯示,銀河系中一顆古老恆星的年齡有著奇特的生命故事。這顆恆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精確的吞噬時間,即較小的蓋亞-恩克拉多斯星系被年輕的銀河系吞噬的時間,該研究的合著者、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的高階講師巴里·斯莫利(Barry Smalley)在一份宣告中說,雖然這發生在100多億年前,但證據仍然散佈在夜空中以至於我們可以找到它,讓我們能夠拼湊出銀河系歷史早期發生的事件。
TESS的主要任務是是通過凌日發現在其母恆星前方交叉的行星,但該航天器的儀器同樣可以用於許多其他型別的調查。在這項研究中,TESS使用了一種名為星震學的技術來跟蹤恆星的振動,從而估算其年齡。然後,科學家們將這項工作與其他地面和太空天文臺的觀測結果結合起來。
通過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的觀測,由此得出的分析結果表明,v Indi誕生於銀河系的光環邊緣),它是由蓋亞-恩克拉多斯碰撞產生的“運動加熱”。這顆恆星的年齡也暗示著銀河系的合併大約開始於116億到132億年前。
v Indi的運動很可能是受蓋亞-恩克拉多斯與銀河系碰撞的影響,進而改變了它的運動軌跡,因此我們能夠利用星震測定的年齡來對蓋亞-恩克拉多斯事件發生的時間進行新的限制,星震被看作是中子星外殼的撕裂現象,與地球上發生的地震頗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