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讀這篇文章首先要認同一個觀點:大洪水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洪水,大概在4200年前發生。這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次大洪水。

因為這一次大洪水的規模還不是最大的,在中原一帶地方,高山還在水面上,而在新疆,大洪水根本就沒有到達。但是我們在新疆溫泉縣等地方發現了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是之前更大的洪水中,把海洋生物帶到了新疆大地。不過一般地質學家的解釋是造山運動,意思是這些地方原本是海洋,後來地殼隆起,成為山脈。我認為大洪水更合理。

人們對恐龍的滅絕提出過許許多多設想,但是我還沒有見過滅絕於上古大洪水的設想。但這也是最有可能的解釋。一場鋪天蓋地的洪水,所有的陸地生物都可能被滅絕。而同時期的水生動物則有一些被留了下來,比如新疆北鯢。

如果不認同大洪水的觀點,可以不必再往下讀。

每一次大洪水之前的世界跟之後是不一樣的。最後一次大洪水之前,有很多在我們看來很古怪的生物,比如九尾狐,獨臂人,等等,都在大洪水中滅絕了。大洪水每隔一段時間來一次,如果用科學的解釋,可能有一顆星球每過幾千年執行一個週期,而軌道中的一點距離地球很近造成的。如果用中國傳統哲學解釋,那就是每隔很長時間的一次大迴圈。

因為大洪水淹沒了中原大地以東的廣大區域,給人們的生活造成相當的不便,人們住在山頂,在樹上修建房子,各片陸地之間只能夠依靠木船進行來往。聖人認為這樣不行,影響了人民的生息發展,因此有了大禹之水。

而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走遍了天下的山山水水,一直到舟車不能到達的地方。前面這是史記上這麼說的。他一邊治水一邊做筆記,這些筆記後來起了個書名,叫《禹本紀》。這本書到漢朝的時候還存在,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而禹的下屬益則寫了另外一本書,記載了原圖所見的山川河嶽和地方特產,這本書就是山海經的海內經部分。如果不認同我這個觀點的,也不必再往下讀。

而山海經的另外部分,海外經是應該是在夏朝完成的,大荒經以及最後補充的一節海內經最早不會早於商朝。

認同我這兩個觀點的朋友,聽我分析一下,大洪水具體發生在什麼時代。《孟子》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也就是說,堯的時候還有水逆行。逆行是怎麼產生的?地球震動,或者海水倒灌。那麼,那次大洪水的最初發起,就是在堯時代,距離今天大約4200年。

從堯到禹,總共大約一百年裡,海水退了,但是江河河床已經被沖垮、堰塞,洪水瀦留,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天降雨,雪化水,各種水源補充,湖泊各種洩流,各種變化,嚴重影響人的生活。

總之,那次大洪水不是黃帝的時候發生的。黃帝在位,曾巡遊四海,那就是證明。如果是大洪水期間,他是不可能到達四海的。禹最終到達四海,也是一邊治理一邊到達的。黃帝時期的四海分別指今天的哪裡,有各種說法。東海和南海是今天的東海和南海,幾乎可以肯定。北海,人們一般認為是貝加爾湖,從今天的地圖上看,貝加爾湖的確是中國往北最近的可以叫海的地方,但是距離黃河流域還是太遠。而黃河流域是黃帝的統治核心區域。但是不能用今天的湖去衡量,大洪水前後,山川河嶽有很多改變。也許在今天的中國北部,那時候有一個大湖,大洪水之後消失了。

至於西海,幾乎可以確定大洪水前後都存在,因為大洪水最終沒有到達西海的位置。至於西海具體指的是哪個湖,爭論最多的是青海湖和羅布泊,部分資料還涉及到了博斯騰湖。小編認為羅布泊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上古典籍只要提到西海,一定和流沙相連,青海湖和博斯騰湖是沒有流沙的。這樣,黃帝到達的四海就這麼確定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為了統治方便,他巡遊四海,一路走一路把兒女留在路過的地方。因此,在距離中原很遠的地方,到處都有他的後代。而有黃帝子孫的地方,一定是黃帝政權的範圍,所以,我們以《山海經》等文獻記載的黃帝子孫分佈之地,加上四海,可以確定黃帝時期的領土範圍。

《史記·三代世表第一》:蜀王,黃帝後世也,至今在漢西南五千裡,常來朝降,輸獻於漢。蜀國的國君是黃帝的後裔,說明黃帝的領土包括古蜀地。

《山海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虢。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虢處東海,是惟海神。這說的是東海的海島,但是具體位置不明。不過這也是五帝時代唯一一次記錄對海島的所有權。

《山海經》: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民之國,食穀,使四鳥。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這是今天的新疆。

《山海經》:有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這也是新疆。

黃帝的領土算不算大呢?當然,和漢唐元清相比,小很多,但是和堯舜禹時代相比,就大多了。領土範圍達到新疆,那甘肅青海自然在範圍之內,比堯舜禹時期多出幾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多出了一半。

堯和舜具體領土範圍,沒有見到相關記載,而禹時代,就是非常明確的。禹把天下分為五服,每一服之間相距500裡,他的領土範圍差不多是以國都為中心的一個圓,半徑2500裡。那時候一里到底是多長不知道,我們從周代度量換算,不會相差太多。周代一里為415米,這樣算出來2500裡差不多1000公里。

禹的都城是河南禹州。以此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往畫一個圓,差不多就是下圖這個樣子,向西最遠可以到達青海瑪曲,南面只達到兩廣的北部。

那麼,為什麼黃帝一代代傳下來,到堯舜禹,領土就變小了呢?還是因為該死的大洪水。洪水氾濫,中央王庭官員們能去的地方有限,山水阻隔,這些領土上的人民自然會產生新的統治者,就丟掉了。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我對宇宙與人類關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