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的人口數量增長一直很緩慢。
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食物,還有疾病。
直到幾百年前,化肥和青黴素的出現,終於解開了這兩個難題。
自此人類人口再次大爆發,到了21世紀,直接破了70億。但是在接下去呢?
很多北歐國家,包括日本和加拿大,出生率已經連年走低,芬蘭、挪威甚至已經低於1.5了。
如果人類出生率低於2.1,時間一長,人口就會失衡,也就是進入了慢性滅族倒計時了。
為什麼會如此呢?
當然理由很多,比如養孩子成本太大了,很多人不願意生。
再比如女性的地位上升以後,生孩子的風險和收益變得不對等,很多女性也選擇了不生。
像生孩子對女性在職場上造成的機會損失一樣,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等等。
亦或者生孩子這件事本身,並不是我們人類的本能,我們人類本能是享受性快感,但是安全套的出現,直接背叛了基因,讓我們可以只享受快樂,不要孩子。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的猜測,因為很多問題在北歐國家不存在,他們的國家福利足夠的高,但是生育率依然持續下降。
很多發展中國家慢慢的經濟上來後,生育率也開始下降了。
這讓很多科學家都產生了興趣,甚至有一些科學家還做了實驗,當然是用小鼠做的。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25號宇宙”實驗。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存在一個物質極度豐裕的世界,人們也沒什麼競爭壓力,你生的每一個孩子都沒什麼風險,而且完全可以養的很好很好,那麼生育率會怎麼樣呢?
科學家根據這個假設,給老鼠打造了一個烏托邦一樣的理想社會,那裡沒有疾病,乾淨衛生,沒有天敵衣食無憂,空間充裕。
然後放了健康的四隻公鼠,四隻母鼠進去,看看他們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是會慢慢的繁殖到資源能承載的上限麼?
還是會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呢?在這麼一個烏托邦裡,會演化出和普通的小鼠社群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習慣麼?
在這個能夠容納3800只小鼠居住,滿足6144只小鼠飲水和食物設定的立體空間裡,老鼠們最終停留在了2000只。
一開始的確神仙一般生活讓他們平均每55天,小鼠族群數量就會翻倍,但是到了600多隻以後,減慢到了145天數量才會翻倍,直到2000只以後,數量就不在增加了。
這種條件下,因為環境太好,小鼠們都能終老,也就是壽命最大化,這就導致老的小鼠總是能夠倚老賣老,佔據著保護領地和母鼠位置。
於是年輕的公鼠們開始成堆地聚集在25號宇宙的中央,這裡不屬於任何小鼠的領地。
他們的行為開始變得詭異,雖然距離很近,但是他們交流很少。
唯一的交流就是暴力,也許只是去吃飯的路上碰到一下,也就大打出手,遍體鱗傷。
而年輕的母鼠則躲到了高層宅了起來,除了吃飯喝水,就宅在裡面不和其他鼠交流。
剩下的母鼠也開始變得混亂,愛相互攻擊,甚至生理期紊亂後開始攻擊幼鼠。
那些有幸在混亂階段存活來的幼鼠,行為更加怪異,它們對周遭其他小鼠的活動不感興趣,除了吃飯睡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梳理毛髮。
它們不像父輩一樣愛攻擊別人,也不求偶交配,它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為了梳理毛髮打扮自己,取悅自己。
研究員們曾經嘗試過引入外界的干擾因素,把一些小鼠拿出來放到正常的鼠群裡,但是結果發現,它們完全融不進去。
最後一隻小鼠在第920天出生,再然後668天后最後一隻小鼠死亡,實驗宣告結束。
這個實驗太令人震撼了,裡面很多研究都被引申到丁克族,食草族,佛系青年,男人女性化等等領域,因為裡面很多小鼠的表現,都和一些社會現象有了關聯。
當然這個實驗也有弊端,畢竟最初由8只小鼠開始繁衍,而不是中間不斷放入小鼠增加基因的多樣性,所以近親繁殖是否是這個結局的一大原因,也是很多人爭論的焦點之一。
但是這個實驗結合最近幾十年人類人口的趨勢,都在隱隱告訴我們——即使沒有了戰亂、疾病和天災,即使物資極度豐裕,即使生下來的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人類的生育率依然還會繼續下降。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猜測,比如站在進化論的角度,人類繁衍的策略,包括繁衍的衝動,都是基因在背後操縱。
基因透過上億年的演化,給我們設定了一整套適合在有限資源環境下的繁衍策略,這套策略包含一整套從生理到心理的反應模式。
而這一整套策略,在突然幾百年的物資豐富大跳躍過程中,慢慢的也許失去了一部分功能,讓人突然不在想要繁衍了呢?
就像安全套的發明,讓人們可以直接享受快樂而不必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一樣。
也可以站在人類理性複數,自由主義覺醒的角度,當我們看清了基因的本質以後,生孩子這件事和人類追求的自由是相違背的!
亦或者說,生孩子這件事只是成為了一個選擇,和婚姻一樣。
越來越多的人生的可能裡,生孩子這件事慢慢的變成了非必須選擇,於是生育率自然也就自然下降了,因為真正選擇這條路的人少了。
那麼,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