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株是一種被認為在功能上足夠獨特的病毒變種,可以顯著地脫穎而出。
當病毒粒子(即病毒粒子)在宿主細胞內自我複製時,病毒的基因組可以自發的發生突變。大多數基因變化對病毒的功能影響不大,但流行病學家仍然可以利用它們來追蹤整個社群的傳播模式。
一些突變會導致病毒的工作效率降低,或者在宿主中引發更強的免疫反應。當它們與更安靜、更高效的版本競爭時,它們通常會消亡。時不時的變化會給病毒帶來更大的優勢,透過粘附新的受體或避免被免疫系統檢測,幫助它更快地傳播。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生理、化學或基因序列上並沒有標準化的區別,可以自動地將一種病毒定義為一種新毒株。
這種“改變”的病毒,它們的工作效能更好或更差,或者只是功能不同,可以被歸類為毒株,以便於研究和預測它們在人群中的傳播。
SARS-CoV-2有多少株?
目前,SARS-CoV-2至少有9種變體,它們在功能上的差異足以被視為毒株。
到2020年年中,當新冠大流行席捲全球時,病毒學家已經區分出六種病毒分離株,它們的結構差異足以引發人們對它們是否是毒株的疑問。它們被簡單地命名為L、S、V、G、GR和GH,這反映了它們表面蛋白質差異的基因。
基於G毒株被發現緩慢增加,而L和V似乎正在消失這一事實,病毒學家認為它們的個體特徵可能截然不同,足以影響它們的功能。
同月,在英國發現的另一種分離株,被發現在一些地方有近24個突變,這引發了人們對它感染新宿主的能力的擔憂。到12月,越來越明顯的是,SARS-CoV-2的“英國變種”代表了更大比例的病例。
使問題複雜化的是,這種變種究竟是真的更善於傳播,還是僅僅是利用了對易受影響的新群體的突破 —— 這被稱為:創始者效應。
去年12月,在南非發現的一種變種是真正引起流行病學家注意的首個SARS-CoV-2分離病毒。這種“令人擔憂的變種”,或稱VOC 202012/01,在SARS-CoV-2已經很成熟的地區迅速傳播,其快速傳播不太可能是由創始者效應引起的。
有沒有哪種SARS-CoV-2毒株比其他毒株更致命?
目前的資料非常有限,無法確實地說明,是否有任何菌株更有可能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VOC 202012/01可能不僅傳播速度快50%至70%,而且可能會增加40%的致命性,這可能是由於它提高了感染能力的結果。
隨著疫苗接種專案在許多發達國家展開,人們也擔心菌株可能會對一種或多種疫苗產生耐藥性。
我們應該擔心SARS-CoV-2的未來毒株嗎?
病毒如何變異是不可能預測的,更不用說進化出新的特徵了。然而,由於世界各地人口中有如此多的人受到感染,我們可以相信,新的毒株將繼續出現。
積極的一面是,SARS-CoV-2的變異速度似乎相當緩慢,至少與艾滋病毒等病原體相比是如此。
從長遠來看,這也可能被認為是一種不利因素。仔細觀察大流行在歷史上的演變,比如西班牙流感,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有症狀的宿主被分離或死亡,新的毒株變得不那麼致命,而“隱秘的”、低影響的毒株在攜帶者中變得更佔優勢。從理論上講,較低的突變率可能會導致流行病的持續。
根除目前的SARS-CoV-2毒株需要全球付出巨大努力。如果以歷史為鑑,這種病毒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記憶體在於我們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