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認的由八大行星組成的太陽系之外,是一組由小行星和矮行星組成的柯伊伯帶。而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一片叫做奧爾特雲的區域,那裡是彗星的聚集地。再往外,就是和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由三顆恆星組成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空曠地帶。繼續向外,就是銀河系其他的部分了。
關於太陽系的邊緣,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海王星外,也就是離太陽系最遠的那顆行星,抑或是柯伊伯帶,甚至是奧爾特雲的邊界。在海王星之外,還有像冥王星、賽德娜、鬩神星等被稱為跨海王星天體的岩石天體,它們延伸到了100個天文單位。除此之外,在距離太陽近2光年的奧爾特雲中還有大量彗星。在奧爾特雲之外就是星際空間,可以開始真正的星際之旅的地方。
星際空間或者叫深空,實際上只是空間中任意的一個地點,是由太陽發射的粒子減速到亞音速的地方。它只有一個相對模糊的定義,因此人們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我們也可以有其他的定義(也許是可替代的定義)。因此,越深入星際空間,物質和粒子也會越少,直到你“撞”上其他恆星系統,還有流浪的天體、彗星、隨機的小行星、黑洞、各種不同的單恆星、外星人等。
在太陽系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就是太陽系外行星。迄今發現的最年輕的系外行星的壽命還不到100萬年,它圍繞著距地球420光年遠的Coku Tau/4恆星執行。天文學家從環繞恆星的一個塵土飛揚的圓盤上的一個大洞推斷出了這顆行星的存在。這個洞的大小是地球公轉軌道的10倍,可能是行星在繞恆星公轉時清除塵埃中的一個空間造成的。
什麼是太陽系外行星呢?顧名思義,它們是在我們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人們發現了上千個這樣的天體,其中大多數都是用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這些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大小和軌道。有些是緊挨著母星的巨行星;另一些是冰行星,有些是岩石行星。美國航天局和其他機構正在尋找一種特殊的行星:一種與地球大小相當,在宜居帶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執行的行星。
宜居帶是一個與恆星的距離範圍,在這個範圍內,行星的溫度允許液態水形成海洋,而這對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該區域最早的定義是基於簡單的熱平衡,但目前對宜居帶的計算還包括許多其他因素,包括行星大氣的溫室效應,這使得宜居帶的邊界很模糊。
天文學家於2016年8月宣佈,他們可能已經發現了這樣一顆圍繞著半人馬座比鄰星執行的行星。研究人員稱,這個新發現的世界,叫做比鄰b,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倍,這表明系外行星是一個岩石世界。
太陽系外行星是太陽系外的行星。第一個可能表明系外行星的證據是在1917年發現的,但沒有得到承認。第一次確認發現是在1992年。隨後確認了另一顆行星,最初是在1988年發現的。截至2020年1月1日,在3090個系統中有4160個已確認系外行星,其中676個系統有多個行星。
探測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很多。凌日法和多普勒光譜發現最多,但這些方法有明顯的觀測偏差,有利於探測恆星附近的行星;因此,85%的探測到的系外行星位於潮汐鎖定帶內。在一些情況下,在恆星周圍可以觀察到多個行星。大約五分之一的恆星有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內。假設銀河系中有2000億顆恆星,我們可以估計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可能適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而如果包括圍繞眾多紅矮星執行的行星,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00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quora-暮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