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摘要:新型氧化鋅顆粒,助力高效能QLED

通訊單位:蘇州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研究背景】

近年來QLEDs在效率與工作壽命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而器件結構中的介面損耗問題卻依舊未得以很好解決。對於傳統的氧化鋅電子傳輸層,常常會引發缺陷誘導激子猝滅與多載流子俄歇複合的過程,極大地影響QLEDs器件效能表現。透過引入超薄的電子阻擋層(<10nm)可以較好地緩解這些現象,不過因器件效能對阻擋層厚度高度敏感,不利於商業及大面積生產製備。針對於此,可利用鎂離子摻雜調控氧化鋅的能級、遷移率與缺陷密度,以抑制器件介面處的激子淬滅。不過因QDs與ZMO之間的載流子與能量傳遞過程尚未得以很好地闡釋,同時以多種方式合成的ZMO物理與化學性質也不盡相同,為進一步提升QLED的效能,我們函待遴選出一款可與QDs完美匹配的ZMO傳輸層材料。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依靠常規SOL-GEL沉澱法合成ZMO奈米顆粒時,水解反應過程中複雜的化學配位與緩慢的成核,將導致難以精確控制結晶過程與產物的缺陷密度。在此,本文創新性地採用LSS(liquid-solid-solution)策略,精細地調控了ZMO的結晶與缺陷態特徵,報道了一類高效的ZMO傳輸材料(ZMO-LSS)。當以ZMO-LSS為電子傳輸層時QLEDs的EQE可高大22.3%,並可在200,000 cd m-2的亮度下依舊保持大於20%的效率。基於此可說明在器件內的電子與空穴注入相對平衡,同時高載流子密度下的俄歇過程也得以完全地抑制。另外,本文更進一步分析了QLEDs工作中傳輸層與QDs介面的載流子動力學過程,驗證說明了ZMO-LSS中豐富的淺缺陷態可與QDs的梯度能級結構形成明顯的載流子弛豫現象。

【研究思路剖析】

本文透過最佳化ZMO-LSS中鎂離子的摻雜比例,以此為傳輸層製備的紅光QLEDs器件EQE(22.3%)遠優於常規SOL-GEL沉澱法合成的ZMO(17.6%),同時工作壽命也得以明顯延長。為驗證效率提升的原因,本文結合瞬態吸收譜學(TAS)、變溫PL壽命、以及器件EL壽命,對兩類ZMO/QDs介面載流子動力學過程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此外,得益於ZMO-LSS優良的傳輸特性,本文結合奈米銀線(AgNWs)電極構建出高效率的柔性QLEDs,柔性器件最大EQE可達24.0%,同時展示了大面積柔性QLEDs(~900 mm2)的製備。

【圖文簡介】

圖1.

要點1. 在ZMO-LSS合成過程中,顆粒的成核與結晶被限制於奈米尺度的氣泡中,因而此反應過程中會伴隨著極端的高壓環境,而ZMO-SOL的合成相對溫和。ZMO-LSS缺陷誘導的可見光峰值較ZMO-SOL有著37nm紅移,強度也相對較高,這些表明ZMO-LSS有著更為豐富的淺缺陷態能級結構。此外,TRPL表明ZMO-LSS缺陷態的激子壽命也相對較長。

圖2.

要點2. 比對以最最佳化摻雜的ZMO-LSS與ZMO-SOL(Mg2+ molar ratio:7.5%)為傳輸層的QLEDs器件可得,應用ZMO-LSS時器件將有著更高的EQE與亮度。與此同時,QLED器件在10,000-200,000 cd m-2的亮度範圍內均未見明顯的Roll-off現象,且高亮度下的工作壽命也得以明顯地延長,說明ZMO-LSS非常適用於高亮度顯示與照明的QLEDs。

圖3.

要點3. QDs在石英、ZMO-SOL與ZMO-LSS上的PLQY分別為85%、70%與84%,可見ZMO-LSS不會引起QDs的熒光淬滅。同時從TRPL與TAS基態漂白壽命(GSB)可見,QDs/ZMO-LSS介面處的非輻射覆合過程得以很好地抑制。圖中TAS中的多個漂白峰對應QDs核殼結構中的不同組分,透過比對QDs在石英與ZMO-SOL上的GSB分佈發現,相同衰減時間下QDs在ZMO-LSS上時585-620nm處的GSB譜峰(指代ZnCdSe核)更為平坦,同時558nm處(指代ZnCdSe/ZnSe核殼介面)GSB譜峰得以增強,表明QDs核與內殼層中的激子態與ZMO-LSS之間存在著強耦合作用。考慮ZMO-LSS獨特的淺缺陷態能級結構,可認定QDs/ZMO-LSS介面存在極長壽命的載流子弛豫,並延緩激子的損耗。

圖4

要點4. 本文也同時展示了基於ZMO-LSS傳輸層的柔性QLED器件,其有著24.0%的EQE與超過100,000 cd m-2的亮度。得益於AgNWs電極良好的光散射特徵,柔性器件的EQE效率甚至會優於以剛性ITO為電極的QLED,同時本文也展示了大面積柔性QLED的製備。

【意義分析】

本文巧妙地設計了一類缺陷態可調的摻鎂氧化鋅顆粒(ZMO-LSS),當應用其為電子傳輸層時QLEDs在200,000 cd m-2的亮度下依舊可保持20%的EQE,並且適用於柔性與大面積QLEDs的製備。更為重要的是,本文進一步地透過TAS、低溫熒光與瞬態EL在QDs/ZMO-LSS介面觀測到長時間的載流子弛豫現象,將為後續的相關研究提供啟發意義。

【通訊作者簡介】

唐建新教授:蘇州大學功能奈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SCI論文200餘篇,論文引用6000餘次,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授權11項),撰寫英文專著2部(章)。主持和參與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基金重點專案等國家級/省部級專案多項。研究領域主要包括:(1) 有機和鈣鈦礦發光顯示器件(OLED,PeLED):主要開展發光器件在平板顯示及固體照明領域的應用開發;(2) 有機和鈣鈦礦光伏電池器件(OSC, PeSC):主要從事新型器件結構、光電轉換過程以及結構調控的研究;(3) 半導體介面物理:研究有機異質結介面的電子態結構、載流子輸運過程、以及瞬態電致發光和載流子複合過程動力學的研究。

期刊介紹:

6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預言美國自由悖論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