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病因。臨床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的較為理想的治療目標是:在有限時間治療後實現安全停藥,表面抗原HBsAg陰轉,即臨床治癒。目前,已上市的乙肝治療藥物包括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兩類。其中,使用核苷(酸)類藥物的絕大多數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停藥很容易出現病毒反彈;干擾素類藥物HBsAg陰轉率低,耐受性較差。兩類現有藥物治療方案均存在明顯侷限性,難以實現臨床治癒。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抗乙肝新藥,如核衣殼抑制劑,siRNA等,尚處於I/II期臨床試驗的階段。已有的結果顯示,這些藥物一般都能有效降低相關病毒標誌物,但停藥後病毒通常會反彈,且部分藥物已出現耐藥問題。研發治癒乙肝的新藥仍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文輝博士團隊於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發現HBV進入人體肝細胞的特異性受體NTCP(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取得了HBV領域的重大突破,並獲得2021年乙肝領域全球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在NTCP研究基礎上,與頂尖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團隊合作,成功研發出具有全新靶點和全新機制(First-in-Class)的抗乙肝新藥HH-003。
HH-003為全人源性單克隆抗體。該藥物靶向乙肝病毒表面大包膜蛋白的前S1(PreS1)區,透過直接阻斷病毒與受體NTCP結合,HH-003能夠阻斷病毒進入肝細胞,有效打破HBV在肝臟中持續存在的感染和再感染迴圈。此外,HH-003也可透過以下機制發揮重要作用:介導清除遊離的病毒,以及介導免疫效應消除感染HBV的肝細胞及抑制病毒基因的表達。以上機制共同作用,有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臨床治癒,切實幫助到廣大乙肝患者。
臨床前動物體內藥效學研究證明HH-003具有高效活性,對HBV感染有明確治療作用,表現為肝組織中的cccDNA減少,以及血清中HBV DNA和HBsAg水平在給藥期間和停藥後一段時間內持續下降。HH-003對不同基因型及現有耐藥的HBV均具有作用。臨床前研究結果還提示,HH-003與現有藥物聯合使用,表現出協同抗病毒作用,可進一步降低病毒水平。
HH-003的研發得到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等各方面的支援。已經在人體開展了兩項隨機雙盲對照的1期臨床研究。其中在44例健康人群開展的1a期臨床試驗已經完成,結果顯示HH-003注射液單次給藥在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特徵良好。另一項在64例慢性HBV感染者中開展的1b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尚未觀察到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以及與藥物相關的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
目前已知,乙肝病毒的儲存池cccDNA的半衰期實際大概只有幾個月時間,短於以前的估計。乙肝遷延持續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在肝臟中,HBV感染和再感染迴圈往復。乙肝治癒需要阻斷HBV在肝臟中的感染和再感染。現有藥物包括強效核苷類藥物並不阻斷HBV的感染,而NTCP對於HBV感染是必需的,HH-003作為具有全新靶點和作用機制的候選藥物,為乙肝治癒帶來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