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牛頓的墓誌銘是這樣的:

人類生活在黑暗中。上帝說:要有光,於是牛頓誕生了。

我們如何領會這句話的意思,是由衷的欽佩,還是覺得有些誇張?不可否認,這是對牛頓的巨大讚譽。但我們往往讚譽的是他在力學三大定律,光學研究和微積分方面的卓越貢獻,而忽視了牛頓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思維上的躍升。

物理學的貢獻,牛頓在開普勒、伽利略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提煉,光學是對胡克研究的歸納發現,微積分與萊布尼茨有一段世紀爭論。嗯,這麼一看,大家似乎明白點了什麼。這些偉大的成就,並非牛頓一個人的功勞,沒有牛頓的話,似乎或早或晚有其他人做出歸納總結和發現。

成果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形成這些成果的為什麼是牛頓?除了時代的召喚,機緣的巧合,這裡有一種力量,“上帝”的力量——上帝借牛頓之手給了黑暗中的人類以光。這個光就是思維之光,思維方式的光芒。

我們從牛頓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看的一清二楚,即他是如何演繹這些定律定理的。

正如愛因斯坦談到:牛頓給我們最大的貢獻實是邏輯分析和歸納方法在科學上的綜合運用。具體如下(百度即得):

①實驗——理論——應用的方法。牛頓從事實驗和歸納實際材料得出結論原理,又將其理論應用於天體、流體、引力等實際問題。

②分析——綜合方法。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遍的原因為止,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綜合的方法則假定原因已找到,並且已經把它們定為原理,再用這些原理去解釋由它們發生的現象,並證明這些解釋的正確性”。

④物理——數學方法。牛頓將物理學範圍中的概念和定律都“儘量用數學演出”。愛因斯坦說:“牛頓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範圍很廣的現象並且同經驗相符合”。牛頓把他的書稱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好說明這一點。

結合上一篇文章《思維的方式 》,再去看看動物照鏡子和嬰幼兒照鏡子,你會驚奇的發現:它們其實是一回事,無非一個自然粗糙,一個精細嚴謹。這些思維方式本就是我們人類進化所得,早在我們的基因合作中實現了。奇怪的是,屬於我們人類智力誕生的如此明瞭的思維優勢,在牛頓未整理應用前,居然一片混沌似得。這是經驗積累不足 ,還是威權壓制,是思維固化了,還是人類情緒,比如自尊需要等原因導致了啼笑皆非的結果——東西方都固化了思維的活潑,困於自設的不同圈圈中來回打轉。

所以愛因斯坦的評論是合適的,牛頓的最大貢獻不是科學成就,而是打破了思維的禁錮,促進了人類思維的進化。他無意識的將人類原有的思維能力進行了挖掘,提煉出其根本的理由,如此就能更客觀和精微的觀察和審視。也就是說去除思維過程中混雜的觀念,無為的情緒,將雜質過濾出來,這幾條清晰的思維原理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可又有幾人去真正思考了呢?總之,人類早就運用的思維方式卻久久不能進一步精細化,這點請各位看客自明吧。

因此有種說法:不是文藝復興給科學帶來了機遇,恰恰是科學的方法解放了人類的思想,昇華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於是文藝復興了,社會在理性的質疑中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本有的思維重見光明。理由嗎?科學的演進在文藝復興之前,是因為研究客觀物理環境少得罪“人”,少受人類情感情緒和各類威權的限制罷了。

1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曲速引擎真的會被製造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