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麥田怪圈,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自從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到英國威爾士郡的麥田怪圈以來,世界各地已經出現了數千個大小及造型各異,圖案複雜多樣的麥田怪圈。雖然很多學者試圖從土壤、天氣、水分、生物等多個角度進行解釋,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外星人的傑作或者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惡作劇,但謎底迄今仍未完全解開。
除了麥田怪圈之外,地球上還存在很多有趣的怪圈,雖然它們看似不同尋常,成因也不盡相同,但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在它們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定的科學規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它們的秘密吧。
油菜田怪圈
美國德克薩斯州農田裡的圓圈
雖然麥田怪圈層出不窮,但在我國卻極少發現,不過也曾有類似的怪圈出現在油菜田裡。2007年7月,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正在舉辦油菜花節,當攝影師乘坐熱氣球進行航拍時,意外地在油菜田裡發現了一排直徑約17米、間距約2~3米的大圓圈。與國外的麥田怪圈不同的是,油菜田怪圈表現為圈內的油菜長得要比圈外的高出一大截。事情傳開之後,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有人認為是農民施肥造成的,有人認為油菜田怪圈的土壤下方可能存在著古代遺址或者墓葬,還有人認為這純粹就是故意鬧著玩的。後經研究發現,這都源於當地噴灌設施:由於噴灌水龍頭間距安排過大,導致那些能被灌溉到的油菜生長旺盛,於是就形成了所謂的“油菜田怪圈”。
如果你觀察衛星地圖,就會注意到很多沙漠地區都存在這樣的大圓圈。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堪薩斯州就有許多因農作物自動灌溉而造成的大圓圈,成片分佈,鱗次櫛比,置身其中不覺得有任何異樣,只有從高空俯瞰時,才會發現這些奇特的圖案。
海底怪圈
2012年的一天,日本有位攝影師在奄美大島附近海域潛水,當他到達大約24米深的海底時,驚訝地發現一個奇怪的圓圈。雖然它的直徑只有1.8米左右,但形狀十分獨特,從圓心向外延伸出多條凹槽,呈間隔均勻的輻射狀,看起來像齒輪的樣子,更像是神秘的“麥田怪圈”。
或許你不會想到,這個複雜而又美麗的圖案,竟然是一條只有十幾釐米的河魨創作出來的。河魨,亦稱河豚,在海水和淡水中均有發現,雖然肉質鮮美,但是其肝臟、生殖腺和血液中均有毒素。一旦遇到危險,它就會鼓起肚子變成一個圓乎乎的小球。這種可愛的小傢伙可不僅僅是了不起的“藝術家”,它們在海底繪製的怪圈是大有用途的。
科學家研究發現,河魨畫圈的奇怪舉動其實是為了吸引異性。雄性河魨不辭辛苦地打造自己的愛巢,它先選好圓點,然後在沙子上面遊動,用自己的鰭一點點地拱出凹槽,有時候還會找來一些貝殼或者珊瑚進行一番裝飾,完成全部工程大概需要花費十幾天的時間。一旦有雌性河魨被這棟“豪宅”吸引過來,它們就會在圓圈中間完成交配,然後產卵繁衍下一代。在人類看來,河魨求偶的方式十分浪漫,但這種奇特的方式還存有許多謎團待解,比如,雄性河魨是如何掌握這門複雜技術的?雌性河魨如何評價什麼樣的圓圈最具吸引力?
仙女圈
在非洲西南部的奈米比亞和安哥拉境內,有一片名為“奈米布”的沙漠,其中分佈著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斑塊,小的直徑約2米,大的直徑則達到15米。奇怪的是斑塊周圍生長著野草,而中間則寸草不生,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最初的解釋往往帶有神秘色彩,據當地導遊介紹,這是龍撥出的毒氣殺死了植被而形成的,所以當地人給它起了個神秘的名字——仙女圈。但有學者認為,這是白蟻活動造成的結果。還有學者認為,這是土壤中含有的某些放射性元素造成了植物死亡,或者是植被分泌了某種毒素殘留在土壤中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長。但這些解釋都缺乏讓人信服的證據,很快就被其他學者否定了。
非洲奈米布沙漠的草地上出現的怪異圓形圈,也被稱為“仙女圈”
最新的觀點是,“仙女圈”的形成與植物的自然競爭有關。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氣候十分乾旱且物種單一的草地上。最初,這些“仙女圈”的直徑為2米左右,而後慢慢變大。在經歷30~60年的時間之後,“仙女圈”的直徑可達到十多米,然後就進入衰退期,圈中開始長出植被。通常來說,不同的植被在乾旱的環境中生長在一起更容易存活,因為它們能夠“自我協調”便於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資源。而兩個競爭物種的形態越相似,彼此之間的生態需求就越一致,競爭也就越激烈。如果在某塊土地上只生活著單一的物種,那競爭就會變得更加激烈。水是沙漠地區最重要的資源,所有的植物都在爭搶水資源。而一旦有植物死去,其他更多的植物就會在它周圍紮下深根搶奪所剩無幾的水資源,因而長勢更旺。因此,“仙女圈”開始形成並逐漸發展壯大。不過,這種植物生存競爭理論的解釋也並不被人們完全接受。有關“仙女圈”的成因仍然在爭論之中。
末日天坑
2014年的一天,一名直升機飛行員在飛過西伯利亞西北部的亞馬爾半島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圓坑。據他介紹,這個大坑的直徑約80米,可以輕鬆容下幾架直升機。得知此事後,許多人前往探險,不明真相的人們稱之為“末日天坑”。後來,科學家前往實地調查,發現這個巨坑並沒有此前俯瞰的那麼壯觀,其直徑只有30米,但是深度約有70米,坑底還有一個冰湖。幾天之後,俄羅斯的牧民又發現了2個類似的大坑,其中一個直徑15米,另一個直徑只有4米,這讓當地人感到十分詫異。
俄羅斯的”末日天坑“
俄羅斯科學家在對“末日天坑”調研後發現:首先,該大坑呈漏斗狀,口大底小,幾乎是一個很規則的錐形;其次,附近大氣中的甲烷含量遠高於普通空氣中的含量,竟然達到了9.6%;最後,這裡的洞口邊緣呈黑色,很像是被劇烈燃燒之後形成的。於是,科學家得出結論,這是由於地下氣體集聚導致壓力過大,從而發生了爆炸性噴湧導致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境內分佈著厚厚的永久凍土層,其下方蘊藏著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而如今不斷出現天然氣向外排放的現象,說明這裡的凍土層開始部分融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全球氣候仍在持續變暖。反過來說,如果越來越多的甲烷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將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因此,俄羅斯“末日天坑”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個地質現象,更是一種氣候變化的結果,需要引起外界的關注。
黑圓圈
2009年4月,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從天空中俯瞰地球時,發現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冰面上出現了2個直徑超過4.4千米的巨大的黑色圓圈。實際上,這種現象曾多次出現在每年的4月左右,但每年的位置都在變化。只是因為它的面積太大,人們在近距離難以覺察,只有透過衛星才能發現它的蹤跡。
貝加爾湖上出現的神秘冰圈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這裡平均水深730米,最深處可達1620米,一直顯得比較神秘。當冰面出現黑圓圈之後,有人猜測這是外星人乾的,也有人把它與傳說中的湖怪聯絡起來,甚至還有人認為,這可能是湖底的火山活動造成的。但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從未有過關於火山爆發的記錄。
後來,相關的測量資料給出了一些線索:黑色圓圈中心區域的水溫要比湖周圍其他區域高約0.5℃,而且圓形結構邊緣區域的冰層厚度比貝加爾湖上冬季冰層的平均厚度要薄一些。專家因此推斷,黑色圓圈是從湖底升騰而起的甲烷氣體帶動溫暖的湖水產生的漩渦造成的。由於周圍眾多河流攜帶泥沙匯入貝加爾湖中,歷經漫長的時期,使得湖底的沉積物厚度超過7000米(一般湖泊的沉積物通常只有幾十米至幾百米厚),這就意味著貝加爾湖的湖底能夠產生更多的甲烷氣體。
2012年6月20日,幾位中國遊客在遊覽貝加爾湖時,親眼目睹了湖面上出現了霧氣騰騰的“神秘圓圈”,並在大約10分鐘後消失。而這個圓圈出現之前,湖面還出現了波紋,這也證實了貝加爾湖確實存在甲烷氣體噴湧的現象。
撒哈拉之眼
1965年,環繞地球飛行的“雙子座4號”航天器上的宇航員給地球拍下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其中有照片顯示位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腹地有一個直徑足有40多千米的巨大圓圈,且一環套著一環,彷彿一隻仰望太空的大眼睛,讓人不寒而慄。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
關於它的成因,學術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隕石撞擊造成的隕石坑,但沒有找到與隕石撞擊地球相關的特殊礦物;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座火山口,但並未發現火山噴發的痕跡;還有人提出,它可能是古海洋中呈環狀分佈的珊瑚礁,海水退去之後遺留下奇怪的環狀構造。當然,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目前,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觀點是:“撒哈拉之眼”是被侵蝕的穹窿構造。簡單地說,就是地形抬升和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最初,一層層的岩石先後沉積下來,後來地層深處的岩漿上湧,但沒有噴出地表,巨大的力量將這裡的地形頂起個鼓包。鼓起來的岩石長期遭受風化與侵蝕,然後逐漸又被削平,留下那些硬度較高的石英岩凸顯在地表,形成明顯的同心圓狀,就像把一個煮熟的雞蛋對半剖開後,我們便可以看清一圈圈的蛋清和蛋黃一樣,“撒哈拉之眼”就這樣形成了。
有人說,圓圈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圖形。以上種種怪圈,無論是地質作用形成的景觀,還是某些生物創造的傑作,都以其最完美的形狀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們之所以被稱為“怪圈”,一方面是因為人們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魔力;另一方面表現了人類對未知世界強烈的好奇心。正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才會不斷探索並破解一個又一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