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在2019年,97歲的楊振寧突然發出了和我國物理學界背道而馳的言論,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一個名為CEPC的專案。

CEPC,又名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是在2012年就被提出來的一項量子力學領域最為重要的實驗裝置。

在美國與歐洲,都已經有了十分先進的大型對撞機,而我國卻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這種裝置上的落後自然引發了科學界的重視,中科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院長王貽芳就是最為主張建設CEPC的人之一。

但楊振寧對此卻表達了堅決的反對意見,本因年事已高早該安享晚年的他毫不猶豫地發起了這“最後一戰”。

在我國的計劃中,CEPC的建設是一項耗資1000億人民幣的專案,而美國曾經花費了超過30億美元都失敗,更何況我國這次專案規模要比他們大得多。

損耗人力物力,風險太大,容易耽誤其他的方面的科研,這是楊振寧最為擔心的一點。

1000億元的專案一旦失敗,那將會是在各個方面的一次巨大損失。楊振寧之所以堅決反對,就是不希望祖國承擔如此的風險。

科學家們對祖國的愛是不顧一切的,楊振寧提出這次反對意見已經冒著被世人斥罵的風險,但他不在乎,只因為比起祖國吃虧而言,自己的一點名譽又算得了什麼呢?

1945年,楊振寧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物理學在當時的國內並不發達。為了更好地獲得美國學府提供的學習條件,他加入了美國國籍。在此之後,他努力學習所有外國先進的物理知識,並用它們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楊振寧研究的物理學是非常深奧的,當時只有美國的華盛頓實驗室可以支援他,讓他繼續做研究。而且楊振寧研究的是理論知識,就算回到了國內,對國家的幫助並不是很大,所以當時的楊振寧選擇了留在美國。

美國有領先世界的研究水平、精英雲集,每年,當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名單公佈的時候,獲獎者大多是美國國籍,或是美國的大學、有關機構的研究員。

去美國留學聚集了全球最具實力的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其研究環境與研究水準世界第一。去美國留學你將離精英們越來越近,與優秀的人才一同學習進步。

去美國留學你會發現美國教育非常靈活。當你將美國和其他國家做比較時你會發現,去其他國家留學,你必須選定一個專業,而去美國留學你無須選擇專業,你可以先”undecided”,也就是沒有具體的專業方向。

這樣你就不用擔心自己可能”盲選”了一個並不喜歡的專業,還要讀四年,那樣可能會非常痛苦。

你完全可以在到了美國後,先去感受一下什麼專業適合自己,然後再確定。這是美國留學非常獨特的一面。

去美國留學,設有很多世界領先的課程並可以授予多種學位,如房地產學,犯罪學,景觀學,體育管理學,通訊,心理諮詢教育學,電影製作等。這些專業中,有的在國內大學很少見,或者在國內才剛剛起步。

從創新機制來看,美國大學的創新是以個人興趣為導向的。

以美國密歇根大學為例,該校機械系的教授、副教授、助教加在一起總共60位,但他們確有60個創新團隊,如果遇到不同的專案,這些創新團隊還能再組合,因此,整個系的創新小組可能遠超過100個。

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吸引和投資,即使你是國際學生,只要在各方面都很優秀,申請到減免學費、全額或部分獎學金的機會也非常大。

而且,只要學生在校表現出色,去美國留學的獎學金可以支援在美學習期間的全部學費和生活費,這在其他留學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1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空間站還有外賣?盤點這些年被送上太空的物品,一個比一個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