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為了完成PI-LAB實驗,研究人員在橫跨大西洋中脊的洋底,部署了39臺海底地震儀。

工程師們正在部署遙感器。

地質學家發現,與美洲相連的板塊正在以每年4釐米的速度“遠離”與歐洲、非洲相連的板塊。這也意味著,大西洋在不斷變寬。大西洋中脊既是新板塊形成的區域,也是西向板塊和東向板塊運動的分界線。在中脊之下,隆起物擠佔了板塊分離時留下的空間。

傳統觀點認為,上述現象通常是由重力驅動的,因為密度較大的板塊會重新沉入地下。但大西洋並未被下沉的緻密板塊環繞,因此,造成其板塊分離的確切原因仍然是個謎。

這次在《自然》雜誌中公佈的研究成果,讓科學家對板塊構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為了完成岩石圈-軟流圈邊界被動成像實驗(PI-LAB)和海洋岩石圈-軟流圈邊界流變實驗(EURO-LAB),在兩次巡航任務過程中,研究團隊在大西洋底部署了39臺地震儀。

地震儀返回的資料,首次提供了大西洋中脊下地幔的大規模高解析度影象資訊。這讓研究人員得以對410千米和660千米深度附近的地幔結構變化(與礦物相突變有關)進行成像。

觀測訊號表明,該區域存在一種緩慢的深層地幔上湧現象,而此前的研究並未發現這一點。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Nick Harmon博士說:“北美和歐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不是政治或哲學差異,而是由地幔對流造成的。”

板塊構造學不僅有助於構建更好的自然災害模型和預警系統,還能加深大家對地球演化及宜居性的理解。

牛津大學教授Mike Kendall補充:“這項工作駁斥了長期以來的假設,即洋中脊僅在板塊構造中起被動作用。實際上,在類似大西洋中部的區域,洋中脊在新形成板塊分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編號:0028-083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1-01-geological-phenomenon-widening-atlantic-ocean.html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鐳射誘導擊穿光譜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