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有多奇妙?
貝爾科教集團創始人王作冰先生的新書《培養未來創造家》,介紹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大腦研究和行為實驗室主任保羅·麥克林提出的“三重腦”概念。麥克林提出人類的大腦是由腦幹、邊緣系統和大腦新皮層組成,並分別被命名為“爬蟲腦”、“哺乳腦”和“皮質腦”。
“爬蟲腦”,人類與爬行動物共有,2.5億年前停止進化。它掌控我們的心跳、呼吸、繁殖、自我保護等本能反應,這是我們對外界環境做出快速反應(例如過馬路時躲閃車輛)的大腦區域。
“皮質腦”,即大腦新皮質,大約20萬年前進化成功——現代人類的腦容量為1200~1400ml,距今約2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南方古猿的腦容量為350ml~700ml。皮質腦與一些高等功能如知覺、運動指令的產生、空間推理、意識及語言有關係,是“發明創造之母,抽象思維之父”,現代人類因此被稱為“智人”。
從“三重腦”到“新腦”,人工智慧好似人類的新器官在人工智慧大潮的影響下,人類的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關口,我們大腦的進化也更上一層樓。對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的人來說,智慧產品不離身,好似已成為人類的“新器官”。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稱這個“新器官”為大腦的“第三層”,對此,王作冰先生在《培養未來創造家》一書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在“三重腦”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腦”的概念,並認為:
“相比於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會獨立思考的人工智慧才真正稱得上大腦的‘第三層’。我稱人工智慧為人類的‘新腦’,這是人類進化出‘皮質腦’之後最大的一次進化。”
從“新腦”到“四腦合一”,新智人=人類智慧+人工智慧在“新腦”(人工智慧)、“智人”的基礎上,王作冰先生進一步提出“四腦合一新智人”的概念。
一方面,充分開發智人的“爬蟲腦”、“哺乳腦”和“皮質腦”,積極發展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思維、系統思維、領導力等人類智慧的優勢領域。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駕馭、利用人工智慧這一“新腦”的能力。透過程式設計教育、智慧教具等手段努力提升AIQ,最終達到“人機一體”、“四腦合一”的全新智慧境界。
簡單來說,即:新智人=人類智慧+人工智慧。
王作冰先生認為基於“新腦”的巨大潛力,未來的教育方向可以歸結為培育“新智人”。
“新智人”有何特徵?,該如何培養?未來社會需要創造性人才。智慧技術的發展、消費的個性化趨勢、國際產業競爭的新格局、老齡化社會的撫養壓力,都決定了中國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創造性人才。
新智人,就是未來社會的創造性人才!
他們可能是“個體智慧型創造家”,擅長組合舊要素,創造新事物;
他們可能是“團體智慧型創造家”,擅長組織人才共同創造;
他們可能是“人工智慧型創造家”,有著對人工智慧技術的超級敏銳力,能開發出各種智慧演算法來推動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發展。
事實證明,少兒程式設計+智慧教具+智慧教室,就是培養“新智人”,提升AIQ的有效途徑。
《培養未來創造家》一書中提及,少兒程式設計教育可助力孩子工程思維、設計思維、計算思維、相關思維四大科學思維的養成。孩子們在貝爾科教旗下的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學會程式設計,則有了通往未來智慧世界的門票。
孩子從小和智慧教具(如Mabot程式設計教育智慧機器人)一起玩耍,有利於長大後與智慧機器一起工作,既可以保持孩子對未來的好奇心,也能提高孩子的AIQ。
另外,讓孩子在BeBO智慧教室提前體驗人工智慧時代的學習場景,進行沉浸式互動學習,充分感受人與智慧的樂趣,這也是培養“新智人”,提升AIQ的教育方法。
在十年時間內,貝爾科教旗下一千餘家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已透過有趣有愛的STEAM教育課程培養了上百萬“新智人”。
其實大家身邊有很多“新智人”,或許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有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