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的隕石撞擊和極端的火山活動發生在地球上的大型恐龍滅絕的同一時間。但是,火山活動是否在大滅絕中起到了作用,或者它確實幫助了新生命的繁榮?
660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劃過一道光,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形成了奇克蘇魯伯隕石坑,寬200公里,現在被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撞擊的後果導致了大規模的恐龍滅絕,地球上的恐龍數量銳減。然而大約在同一時間,不到100萬年內,長達約50萬公里的熔岩從德干火山噴發出來,流經印度大部分地區,流入海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真正原因,發現德干火山活動和地球上生命息息相關。這不僅讓人哭笑,大規模的隕石撞擊和極端的火山活動發生在地球上的大型恐龍滅絕的同一時間。然而火山活動卻在大滅絕中起到了繁衍生命的作用,這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火山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其實到現在,科學家們仍在爭論和研究這兩個災難性事件之間的關係。這次撞擊和火山活動真的是相互關聯的嗎?簡而言之,這看起來是一個驚人的巧合,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對於這兩個事件是如何(或者是否)聯絡在一起的,仍然沒有具體的共識,而且火山活動也可能導致了大規模滅絕。然而,小行星的撞擊很可能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為了得出這個結論,研究小組把重點放在了火山噴發釋放的氣體上。他們能夠模擬和分析火山噴發的二氧化碳和硫的排放對全球溫度的影響。當團隊成員將模型的結果與這段時間內的全球溫度記錄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來自德干火山的至少50%的氣體排放發生在隕石撞擊之前。所以,只有小行星撞擊與大規模滅絕事件同時發生,換句話說,當時火山並沒有參與恐龍滅絕。
除了找到證據支援隕石撞擊是大滅絕事件的主要原因這一理論外,研究小組還發現,來自德干圈閉的火山氣體可能支援了大滅絕後不同物種的繁衍。通過確定釋放氣體的時間,研究小組找到了支援這一理論的證據,即事件後的火山活動表明,火山活動在生物多樣性的延遲恢復中發揮了作用。
科學家認為,火山活動和火山活動釋放的氣體會導致碳迴圈的變化,從而使海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他們能夠看到這段時間內全球氣溫的時間軸,並將其與他們自己的模擬結果進行比較,他們認為這可能延緩了原本會發生的全球變暖。而德干火山間接幫助了新生代物種和群落的崛起。火山活動影響了氣候,但這些活動並沒有影響到陸地或海洋生物的多樣化,最終使得生命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