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月20日,中國探月工程網站釋出了大量資料,包括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地形相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的全景相機拍攝的高解析度月球影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資料是原始檔案,只有經過處理後才能顯示更富有色彩的影象。有意思的是,一位美國太空工程師,根據這些原始資料,製作出了非常漂亮的嫦娥四號在月球拍攝的照片。

2020年1月,是嫦娥四號剛剛在巨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環形山進行歷史性著陸一週年。玉兔二號已經成為月球上最長壽的月球車。最新公佈的照片資料涵蓋了著陸器和月球車在月球背面進行了近一年的開創性探索中拍攝的影象,之前沒有人類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在一個專門的網站上提供了這些資料下載,供對中國探月任務感興趣的人使用。

道格·埃裡森(上圖)是美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工程攝像團隊負責人,他也對中國探月工程非常關注。在中方公佈最新的資料後,馬上下載了一系列檔案,並在推特上釋出了處理後的影象。埃裡森還將單張照片拼接在一起,生成更大的影象以及全景圖。這些影象包括馮·卡門環形山和月壤的特寫鏡頭,以及著陸器和月球車、遠處的天際線和玉兔2號的漫遊軌跡的各種照片。

很多外國網友都對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的影象驚歎不已。很多人看到嫦娥四號拍攝的影象,終於明白和美國載人登月一樣,在月球拍攝的照片背景仍然是漆黑的宇宙,和地球上看到的繁星滿天不同。對此道格·埃裡森解釋說,相對於火星,月球是和地球截然不同的外星球,因為月球沒有任何的大氣,因此看上去顯得非常不真實。

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大學行星科學與探索中心的製圖員菲利普·斯托克利用新資料完善了繪製玉兔2號巡迴路線的地圖。根據他的計算,在13個月球日裡,玉兔2號行駛了357米。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日出後24至48小時之間在任務著陸點醒來,並在酷熱的月球白天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在日落前約24小時斷電,在月球嚴寒的夜晚堅持大約14個地球日,等待下一個覺醒時刻。

另外據美國“太空與望遠鏡”網站報道,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除了發回各種高解析度影象之外,還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例如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分析了附近隕石坑拍攝岩石碎片,考察了月壤或風化層的結果,新的資料表明馮·卡門環形山表面的一些物質,很久以前就是從月球地幔中挖掘出來的。識別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風化層的組成,這是此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可以幫助科學家理解這一巨大撞擊特徵的形成。

此外在12月15日的“地球和行星科學快報”中,嶽宗宇(中國科學院)和他的同事分析了附近芬森隕石坑的岩石碎片。就像早先發表在5月15日“自然”雜誌上的月壤或風化層的結果一樣,新的資料表明馮·卡朗隕石坑表面的一些物質很久以前就是從月球地幔中挖掘出來的。識別南極-艾特肯盆地風化層的組成,這是此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可以幫助科學家理解這一巨大撞擊特徵的形成。

在玉兔二號行駛的同時,其月球穿透雷達也在探測其路徑下隱藏的東西。中國科學家發現,月球背面的風化層以往的估計結果要厚。他們推測,嫦娥四號較厚的風化層可能來自更多的撞擊,因為該地點位於月球相對於其繞地球軌道的內側。玉兔二號還在馮·卡朗的一個小隕石坑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物質。當時它將這種物質描述為“凝膠狀”(膠狀物),可以翻譯為“凝膠狀”。然而,科學家現在認為這種材料很可能是隕石在撞擊地球過程中高溫形成的玻璃狀物質。

科學家們仍在等待嫦娥四號的低頻射電望遠鏡的結果,該望遠鏡在11月下旬部署了三個5米天線。這臺儀器將利用月球背面安靜的無線電來探測宇宙。此外荷蘭-中國合作研製的低頻射電探測儀安裝到了“鵲橋”中繼衛星上。這些裝置將用來收集來自宇宙黎明的訊號,當時第一批恆星開始發光,這些射電探測裝置將監聽來自恆星形成之前的宇宙黑暗時代的較長波長的訊號。這些訊號工作頻率範圍在1至80兆赫之間,由於地球上層大氣的干擾,地面觀測低於30兆赫訊號十分困難。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映象宇宙,而此刻,它或許就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