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網摘 拈花指迷 今天

今天講講史上一個比較著名的試驗:巴克斯特試驗。

巴克斯特,全名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出生在新澤西州的Lafayette市。他曾是美國中情局資深的測謊專家。

巴克斯特從事的工作是使用測謊儀進行招工檢驗。將透過檢測的人,列入合格名單內。再進行工種調查,以分派合適的工作。在中央情報局,對測謊儀的使用和研究觸發了巴克斯特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

測謊儀是根據人面板中的電阻變化而繪出的圖線,來表達人的情緒變化狀態。GSR膚電反應裝置測謊儀是透過電路來反應電阻的變化。受測者的兩根手指上各貼上一片電極,微量電流則會從電極的兩端觸角透過。

巴克斯特對測謊儀充滿興趣,但是對在中央情報局從事的工作卻感到乏味。他的真正理想是透過使用測謊儀和情報工作來幫助他對人的意念方面的研究。不久後,巴克斯特辭掉了政府工作,開始專門從事測謊儀的研究。

1966年2月2日早晨,在他紐約的實驗室裡,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偶然事件發生了:

巴克斯特的秘書從一家即將停業的小花店好心購買了一株龍舌蘭(龍舌蘭是一種原分佈在中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植物,經常被當做觀賞花卉種植)。買回來後放在了巴克斯特的工作室裡,於是這便成為了巴克斯特第一次的養花經歷。

1966年2月2日這一天的凌晨7點,巴克斯特在實驗熬夜了一通宵,打算休息一會,當他看著眼前這盆龍舌蘭時,腦中一個靈光乍現:如果把測謊儀連線到植物上會怎樣呢?

當他把測謊儀與龍舌蘭連結起來之後,開啟開關,讓他著實吃了一驚,眼前的波形,對於研究人類心理測謊十八年的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完全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波形啊!

呈現出鋸齒狀、活躍的、隨時變化的圖形。在大約一分鐘的電活動波形圖記錄中,折線顯示為小幅的波動,這與一個人類在接受測謊檢測時,因害怕曝光自己的想法而導致難以壓制的短暫恐懼經歷而生成的波形極為相似。

巴克斯特覺得,植物也是活的生物,他們只是沒有嘴巴和四肢去表達想法,但他們絕對不是與周遭毫無任何資訊交換而孤獨存在的,即使沒有智慧的思維,也會有起碼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巴克斯特的傳記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一邊尋思著,一邊端著咖啡杯來回踱步,冥思苦想到底用什麼方式能讓眼前的這盆花感受到驚恐與不安……突然,他腦中冒出了一個邪惡的想法:為了讓它體驗到終極恐懼,用火柴去燒那片葉子如何……而此時,那株龍舌蘭正距離巴克斯特大約4.5米遠的地方……

奇特的事情發生了!

巴克斯特在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感慨道:

“當時我不知道怎樣能使那顆植物感到害怕,很顯然我不能和植物講話,沒辦法和植物溝通。

我試著嚇唬它,把它的葉子拽過來,放到熱咖啡裡,它的曲線呈現鋸齒狀,沒有太大的波動,彷彿在向我展示這個試驗很無聊。

我怎樣才能讓它有所反應,嚇唬它嗎,要怎樣才能嚇唬住它呢?當圖表計時在13分55秒時,也就是我的第一次有效的觀測,當時我的頭腦裡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我知道怎麼做了,我要用火燒它的葉子。

當時電極連著一片葉子。因為我並不吸菸,手裡沒有火柴,我準備走到秘書的辦公桌去拿火柴。當時沒有別人在實驗室,沒有人在樓裡,我只是動了一下那個念頭,我要燒掉那片葉子。這一念頭剛一出來,指標立即做出了劇烈的反應,一下子擺到了圖表的頂端。

我立刻意識到:天哪!它竟然知道我在想什麼。這是一次高品質的觀測(歷史上多少次觀測人類測謊記錄得到陽性結果時,恰恰都是這種型別的圖形)。一切就從此開始了,我意識到植物也是有意識的。”

巴克斯特當時還沒有真正意識到,1966年2月2日他所記錄的這13分55秒圖表,徹底改變了他對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上午9點,巴克斯特的助手鮑勃·漢森(Bob Henson)來上班,聽說了這個現象後,覺得十分神奇,於是也親自試驗了巴克斯特所做的讓植物產生恐懼的試驗,結果相同的現象又發生了。

為了試驗的嚴謹性,巴克斯特和助手還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但有時就會成功有時就壓根什麼反應都沒有。

由於二人都是長期從事人類心理測謊方面的研究,他們深知一個真念頭和一個假裝的念頭之間的明顯區別,雖然對於外人來說是很難察覺的,但對於測謊儀來說卻很難做到瞞天過海。

隨著刻意試驗次數的增多,巴克斯特也深知他們所設想出來的“要燒掉一片葉子”這樣的想法,對試驗物件龍舌蘭來說已經不具備實實在在的恐嚇了。他們不得已開始設想或索性要帶著真感情去表演出場景來恐嚇這株龍舌蘭,這其中就包括真的點燃火柴靠近葉子,當火苗已經很接近葉片卻沒有真去燒時,葉片才做出了驚恐的反應,而此時唯一能阻止他們繼續燒下去的就完全取決於那個測謊儀了。

他們發現,這盆龍舌蘭完全可以分辨巴克斯特和助手二人的用意的真與假。隨著反覆試驗,他們要去燒葉子的舉動不得不越來越接近真實地去燒。但最終還是沒有燒成。最後巴克斯特甚至對這盆龍舌蘭產生了憐憫之情,並沒再去試圖燒它。

為研究植物的記憶能力,巴克斯特設計了一個實驗:將2棵植物並排置於同一屋內,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然後他讓這名學生混在幾個學生中間,都穿一樣的服裝,並戴上面具,一個一個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當“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在儀器記錄紙上立刻留下極為強烈的訊號指示,表露出對“毀壞者”的恐懼。類似驗證植物具有記憶力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測慌儀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個人把仙人掌連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後再把仙人掌栽到盆裡。當那個人再次走近仙人掌時,測慌儀上的指標馬上抖動起來,顯示出仙人掌對這個人很害怕。

巴克斯特還發現,當植物在面臨極大危險時,會採取一種類似人類昏迷的自我保護方法。一天,一位加拿大心理學家去看巴克斯特的植物試驗,第一棵植物沒反應,第二棵,第三棵……前五棵都沒有反應,直到第六棵才有反應。巴克斯特問心理學家:你在工作中傷害過植物麼?他說:我有時把植物烘乾稱出它的質量作分析。看來植物遇到這位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心理學家,便會讓自己暈倒來回避死亡的痛苦。在這位老兄走了以後,這些植物又開始在巴克斯特的測謊儀上恢復了知覺。

之後巴克斯特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們甚至一天24小時持續地透過測謊儀來觀察植物。有一次,他們外出回到工作室檢測一天的觀測資料時,又讓他們大吃了一驚。透過時間的對照,他們發現每當巴克斯特在外面辦事,決定要回實驗室時,植物經常會出現明顯的反應,尤其是當他下意識地做出回去的決定時(作為有經驗的心裡測謊專家,會經常把自己當做分析的物件,觀測並記錄分析自己一天的心裡活動)。巴克斯特甚至感慨地說:“一旦你開始種花養草,花草似乎會追蹤你的想法和感覺。無論它距離你有多遠…”

植物的這種遙感能力讓他們十分地不解和興奮,難道這種對他人想法的感知,能如此快速的傳播出去?

於是,他們又開始設計更為複雜的試驗,巴克斯特將植物放在紐約進行每天24小時的持續監測,自己和助手一起去新澤西州克利夫頓巴克斯特的家裡。而他並不知道妻子為他準備了一個結婚紀念日的驚喜派對。當他們到達機場航站樓,當他們登上駛往克利夫頓的巴士時,當巴士進入林肯隧道時,當他們在到達克利夫頓的最後一段路時,巴克斯特在行程的各個階段都對植物傳送強烈的意念想法,並一一記錄。然而,當他們回到家進到屋裡,每個人都高呼“驚喜吧!生日快樂!”的時候,著實是把巴克斯特驚訝到了……後來在檢視比對植物的監測資料時,此時的植物確確實實也感受到了這份驚喜。巴克斯特說:“就在這個確切的時間點上,植物產生了劇烈的反應。”

受到這一現象啟發,巴克斯特開始不再刻意地針對試驗的植物進行刺激,而是暗中觀察周遭自然而然發生的現象中,有哪些會引起植物的強烈反應。

有一天,他把剛剛燒開的熱水倒進了實驗室的洗滌槽裡,此時他觀察到植物有劇烈的反應。那個洗滌槽確實疏於清理,裡面充滿了各種微生物,那場景就像電影星球大戰的酒吧中各種各樣的外星人一樣。當這些微生物突然被滾燙的開水燙死時,植物從自身的安寧中領會到了這種死亡的恐懼,並且“驚聲尖叫”。

於是巴克斯特設計了一個實驗,試圖標準化這一現象。他找到了一種又多又方便獲得活物樣本的實驗品,一種經常被用來做食物的海蝦。

巴克斯特造了一臺機器,能夠隨機地把蝦扔進開水中。在蝦被燙死的時間點,植物確實產生了強烈的反應,但是這種反應只出現在夜晚實驗室沒人的時候。白天有人時,人的能量場會更強烈些,植物表現得好像對蝦“不太感興趣”。

這項燙死活蝦對植物的影響的研究被節選刊登在《電子技術》(Electro-Technology)雜誌後,先後有4950名科學家對此表示很驚訝並給巴克斯特寫信,要求他提供更詳實的資料。

巴克斯特還在耶魯大學語言學校現場演示了一次巴克斯特效應,他把一個常青藤的葉子連到了測謊儀上,然後讓一個男生把蜘蛛放在植物旁邊的桌子上,並用手捂著不讓它跑掉。常青藤此時似乎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當他把手拿開,蜘蛛意識到可以逃跑時,就在它試圖逃跑前的一瞬間,你測謊儀記錄下了一個巨大的曲線反應。這種現象在現場被重複了多次。

後來,巴克斯特又持續做了許多試驗,比如他把乳酸菌、雞蛋、甚至活的人體細胞也連在測謊儀上,也都得到了驚人的結果。

這些結果具有一致性,得出一個十分鮮明的結論——所有的生物都和它周圍的環境有緊密的聯絡。當任何壓力、痛苦或死亡發生時,在周圍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會立即產生令人震驚的反應,好像它們都能夠感同身受到那份痛苦一樣。仔細想想,各位,難道不是這樣嗎?

有一天巴克斯特准備做早餐,他打碎了一枚雞蛋,就在此時,一株喜林芋產生了強烈的反應。當後來巴克斯特再次使用那種在超市裡都能買到的未受精的雞蛋時,也同樣出現了意料之外的現象,測謊儀影象很像用電波記錄儀下的心電圖。當巴克斯特的暹羅貓山姆突然從睡夢中被驚醒時,一個被連著電極的雞蛋突然也被“嚇”了一跳。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巴克斯特將測謊儀連線在未受精雞蛋上

一個連在測謊儀上的雞蛋,每當它鄰近的雞蛋被一個一個地丟進熱水中,它便表現得很“驚恐”。要知道這隻雞蛋是被放在精心製作的鍍鉛的盒子裡,這種盒子可以遮蔽電磁場。這意味著這個現象和無線電波、微波或其他頻率的電磁波的傳播沒有關係。

雞蛋掉進沸水中的曲線圖

這完全和現在的量子科學領域的一些現象是一致的。當你特地觀察時,你的觀察會改變數子原有的狀態。

發生量子糾纏的一對量子,之間距離無論有多遠,都可以同時做出反應,這種溝通速度完全是超光速的,也就是說完全是與電磁波無關的。或許這壓根就不是在傳遞資訊,而是一個量子的兩個分身。這樣的特性或許不僅僅是量子才有的特性,相信這是所有宇宙中的物體都會有的特性,只是我們目前只是從量子身上開始發現了而已。

巴克斯特還進行一些關於人體細胞的實驗,並且也有驚人發現。

NASA宇航員布萊恩·奧列裡博士(Brian O’Leary奧列裡博士曾受聘於康奈爾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以及普林斯頓大學)曾經就參與了一次人體細胞的巴克斯特實驗。有一天,奧列裡博士把從自己唾液中提取出的細胞獨自留在實驗室並離開坐飛機飛到了480公里外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並與巴克斯特互相校準時間,與此同時,奧列裡博士的細胞則在實驗室裡被監控著。

奧列裡博士事先約定了當他在旅途中遇到令他感到焦慮的時刻,要精確地將時間與事件記錄在日誌中。於是當他去機場還車,在高速上卻錯過一個出口,又因為在票務處排長隊差點錯過航班,飛機到達鳳凰城後他的兒子沒能準時到機場接他,這些令人煩躁的事件都被博士精確地記錄在日誌中。

將奧列裡的日誌與實驗相關部分的記錄圖表作對比後,發現了記錄圖表與所有的焦慮事件之間有緊密的關聯性。

當奧列裡回到家休息後,記錄圖表變得非常平穩。後來,奧列裡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大腦所“廣播”的資訊,被480公里外實驗室中的細胞所“接收”。可是實驗室中的細胞處於遮蔽室中,這再一次證明了這個“訊號”並不是透過電磁能傳播的。

肯定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東西”,可能是某種能量場,即使是很遠的距離,它也能傳導或瞬間同步我們的感受。當你開始意識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似乎都能“聽到”彼此的想法時,你確實會感到詫異。對於人類,這種現象肯定是同樣存在的!

巴克斯特說:“在許多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的建議下,我將小型植物放在銅遮蔽籠(也叫法拉第籠)中來隔絕與電磁場的接觸……植物的行為表現好像這個籠子根本不存在一樣。後來,我有機會使用最先進的遮蔽室來確認這一現象。我確定,植物、微生物、昆蟲、動物和人類之間並不是透過我們已知的電磁波頻率、調幅、調頻或者其它任何可以被遮蔽的普通訊號來傳遞資訊。距離似乎不受限制。我曾做過觀測,這種訊號可以穿越數十(甚至數百)英里。這種訊號可能根本不在電磁波頻譜的範圍之內。如果是這樣的話,其中的含義將具有深遠的影響。”

另外,巴克斯特還做了細菌實驗,發現了細菌和細菌之間也是相互有感應的。

古人說,萬物皆有靈,植物有感情、有思維、有記憶,甚至具備人類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夠遙感,接受到周邊萬物、人類的思維感應。

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有一種古老儀式,每當玉米要結出棒子的時候,年長的印第安婦女和老人就到玉米地裡跟“玉米媽媽”交流,用商量的口吻與一株株玉米談話,以期達成友好共識:“啊!讓你的孩子,玉米種子們養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讓我的孩子養活你的孩子,並且要讓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種玉米。”

在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著名苗圃經營者盧薩?巴班克經過漫長歲月培育出無刺的仙人掌新品種。據巴班克說,幹活時他常與植物打招呼:“不要害怕啊!保護身體上的刺是沒有必要,因為有我守護著”等等,久而久之他培育出了無刺的仙人掌。對此,巴班克深有體會地說:“不管對植物做什麼樣的實驗,一定不要對它保密。特別是要發自內心地給它們幫助,對它們的纖弱生命奉獻愛心和敬意。植物有20種以上的感覺,並且因為與動物的感覺完全不同,所以我們要理解是困難的。草木是否能夠理解語言不清楚,但似乎對語言能作出某些反應。”

在日本也發生過轟動一時的“木村蘋果”的真實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搬上了熒幕。日本老人木村秋則,花11年時間,用心靈與蘋果樹溝通,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最終種出了不會腐爛,口感無與倫比的“木村蘋果”。像這樣的事例還有許許多多,不能一一整理。

自從60年代科學家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用測謊儀意外發現「植物是有感情」的「巴克斯特效應」以來,在這一認識上,科學進展始終遠遠滯後於民間的認知與推動。這個甚至被開放的學者寫進科普讀物的常識話題,就像無數的UFO現象一樣,因不能隨時、隨地、隨人、隨意地滿足科學試驗的某些「客觀」要求,比如雙盲、對照或是統計等,至今未能得到所謂的權威冠名。換句話講,科學的遲鈍也不奇怪,因為如果「植物是有感情的」是真實存在的,那最受挑戰的將是科學界本身。感情背後的生靈,生命的注入與輪迴,生靈後面的造物主,這些自然的追問都將壓得實證科學無法喘息,因為科學最頭疼的難題就是無法證明——神的存在。

萬物皆有靈,只是人類被封閉在最表層的低維時空之中,所以如同盲人摸象一樣認識著世界,自己觸及不到,同時也否認一切自己認識之外的客觀現象的存在。這是非常可憐的。自然萬物,本來就是一個全息的整體,是天地大周天迴圈中的一環,都是彼此相聯絡、相感應的。它們具備的思維感測、感、遙感等功能,本來也是人類的本能,只是人類被人類社會的後天觀念、環境所汙染,脫離了自然,不相信這些,同時又在歷史中被鎖進最表層、最低維時空後,慢慢失去了這些基本能力,變得只能透過最低階、最表層、最無能的肉體去感受、認識這個世界。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旋轉46億年左右,卻不是永動機,因為永動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