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984年的一個早上,天氣晴朗,巴里·馬歇爾起床後沒有吃早餐,而是先吃了幾片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品,早上10時許,馬歇爾從幽門螺旋桿菌的培養皿的表面上刮下新鮮的菌體,然後將其攪拌至粘稠的培養液中,期間馬歇爾的同事多次勸阻他,但馬歇爾還是堅持將含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後來馬歇爾在回憶中說道:

那令人窒息的口感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巴里·馬歇爾,1951年9月30日出生於澳大利亞西部一個叫卡爾古利的城市,馬歇爾從上小學時就表現出驚人的學習天分,當時在馬歇爾就讀的高中,同學們一直流傳著一句口頭禪,每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都會這樣說道:

請馬歇爾過來吧 !

馬歇爾的高中同學一直認為像馬歇爾這樣喜歡研究的人畢業後一定會選擇理工科,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馬歇爾最終選擇了醫學,1968年他報考了西澳大利亞大學的醫學專業,1974年,馬歇爾獲得該大學的碩士學位。

1977年,馬歇爾畢業後後進入珀斯皇家醫院實習,1979年,珀斯皇家醫院的病理科醫生羅賓·沃倫在一份胃粘膜活體標本中發現一種奇怪的菌體,但當時羅賓這個發現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當時醫學界認為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中存活。1981年馬歇爾成為珀斯皇家醫院的消化科醫生,並在工作中與羅賓結識,珀斯的發現引起了馬歇爾的重視,這兩個醫生在對百位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體進行長期觀察研究後,透過模擬胃內部環境,終於從胃粘膜中分離出這種新型細菌,馬歇爾和羅賓撰寫了論文,提出胃潰瘍、胃癌就是由這種病菌所引起的假說,這一年是1982年,馬歇爾僅僅只有31歲。

第二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細菌正式命名為幽門螺旋桿菌,然而儘管如此,傳統醫學界的醫生們仍不肯相信這種細菌能夠在胃酸中生存,不少科學家紛紛向馬歇爾提出質疑,甚至有不少人罵他是“騙子”、“江湖郎中”,1983年,西澳大利亞一個有關醫學方面的學術論壇召開前夕向社會各界徵集學術論文,當時馬歇爾也將一片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論文提交上去,但評審會的委員僅僅掃了一眼就扔到了一旁。

此舉極大地刺激了馬歇爾,馬歇爾收到拒絕信後小心翼翼地保管好,時刻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了這個恥辱,與其同時馬歇爾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對動物進行實驗,但一直沒有成功,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馬歇爾最終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拿自己的身體親自去做實驗。

這也就是文章開始出現的那一段,馬歇爾喝下裝有幽門螺旋桿菌後,每天都在關注自己胃部所發生的變化,到了第5天后,他果然得了胃炎,那一天早晨,馬歇爾突然從床上驚醒,伴隨一陣噁心的感覺,他在洗手間連續吐了好幾次,最終他確定自己肯定是得了胃炎。

1994年,美國衛生研究院確認幽門螺旋桿菌就是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2005年,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馬歇爾和羅賓·沃倫,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以及發現該細菌在胃炎等疾病當中的作用。2011年,馬歇爾被評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解讀細菌的八大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