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裂縫真的是存在的,那麼它的存在應該是非常的古老,也就是說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應該裂縫就已經出現,那個時候的宇宙是非常熱而且特別陌生的狀態,慢慢的轉化成為冷卻之後的狀態,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樣子。理論上來說這樣的變化過程,可能在某一個地方要比另一個地方更早一些開始,而且冷卻的氣泡會在不同的區域開始分散開來,當不同的氣泡相互碰撞之後就會停止,最終之前的宇宙消失,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宇宙。
不過之前古老的高能狀態並沒有因為新的宇宙冷卻之後而徹底地消失,或許它們是處在一個微妙的位置中,那就是在氣泡與氣泡之間的邊界位置。也就是在這些位置會出現一些時空結構的裂縫,並且完美的融合到一起,當然這只是之前物理學家的一些推測。為了能夠找到時空裂縫,科學家認為使用宇宙微波背景來觀測會比較有效,可是非常遺憾,使用這種方式並沒有探測到它們的存在,或許這些裂縫非常的微弱。
其實關於宇宙的冷卻形象來說,就像是河面的結冰過程之後出現的物理現象是差不多的,比如在河面上不同的區域出現一些結冰的小塊兒,從河的兩端開始不斷的延伸,當兩端進行對接之後,並不能完完整整的對接到一起去會出現一些縫隙,而這些縫隙形象的來說就是宇宙裂縫。
在宇宙之中所形成的宇宙裂縫也是這樣的形式,當它們在不同的區域進行相互的排列,最終結合的位置就形成了宇宙裂縫。不過由於宇宙足夠大,所以宇宙之中會有不同部分不同方向的排列,當然找到宇宙裂縫對於科學家研究宇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進一步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祕。
科學家雖然從2017年就開始尋找裂縫的蹤跡,但由於宇宙之中這些裂縫確實是比較小的,所以使用宇宙微波背景並不能夠直接將其探測到並提供準確的資料,因為這樣的儀器解析度是有限的,而且在不同畫素過度過程中會出現隨機的波動,另外還有別的一些不可知的原因會直接影響資訊丟失。
所以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尋找宇宙裂縫顯然是不可行的,當然這種方法雖然不可行,也並不是意味著我們人類就無法尋找到宇宙裂縫,即便一種方法行不通,我們可以去尋找更多不同的方式,科學家對尋找宇宙裂縫有著足夠的熱情,於是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
這種新的方法是從宇宙各個方向膨脹的測量來進行研究,將其稱之為21釐米強度影射方法,這種全新的研究方式,並不是需要對單個星系的運動或者是之前研究儀器的精準影象來進行分析,反而是基於氫原子在深空中離開地球的平均速度來進行相應的測量,獲取準確的資料。
不過到現在為止,這種方法只是提出,也並沒有釋出,也就是說這種方法現在還未實現,不過如果真的能夠實施,當它們到達的時候,希望所收集到的資料能夠有更清晰的顯示宇宙裂縫的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