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爆炸很可能發生在由伴星流出的密度很高的物質形成的殼裡。

名為SN 2006gy的超新星在2006年被發現的時候是記錄到的恆星爆炸中最明亮和最有活力的。上面,一位藝術家的示意圖描繪了近距離的SN 2006gy可能的樣子。

左下方的面板是利克天文臺的NGC 1260得到的包含SN 2006gy的星系的紅外影象。右邊的面板展示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捕捉到的同一視野的X射線圖。有史以來探測到的最亮的恆星爆炸之一現在或許可以被解釋了。一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它來自於一顆死亡的恆星在由它伴星噴發形成的高密度物質殼裡的爆炸。

超新星爆發可能發生於恆星死亡時,因內部燃料耗盡、燃燒停止,或是從外部突然湧入新的燃料。這種爆炸釋放的光芒極其明亮,可以在短時間裡使這些星系中的所有其他恆星黯然失色,在宇宙的另一端也能看見。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罕見級別的爆炸恆星,其被稱為高光度超新星。這種爆炸的亮度可高達普通超新星的100倍,但是在所有超新星中佔比不到0.1%。

關於是什麼力量產生了高光度超新星,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它們釋放的能量遠超任何為超新星提供能量的標準機制所能解釋的範圍。為了探尋是什麼驅動著這些超常規爆發,科學家們將目光聚焦SN 2006gy,這是已知最早的高光度超新星之一。SN 2006gy發生在距地球2.4億光年的星系內,是既2006年被觀測到並有記錄以來,迄今為止能量最大和亮度最高的超新星爆發。

在發現SN 2006gy略一年多之後,研究人員從該超新星檢測到一種不尋常光譜。現在,科學家已經推斷出這種光來自環繞超新星材料裡的鐵元素,這揭示了可能導致罕見爆炸的線索。

研究人員開發的計算機模型說明了,在其鐵質包層具有不同的品質,溫度,成團規律以及其他特性下將產生的各種不同的光波。通過研究超新星 SN 2006gy 產生光波的波長與能量,其被發現很可能是因為大量鐵元素的存在----‘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太陽品質’----’且擴張速度在 5400km/h 左右’來自德國加興,馬克思 普朗克研究所的安德魯 加克斯特朗德如是告訴SPACE。

SN 2006gy的初步分析表明,在巨星耗盡其燃料時,星核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瞬間塌陷成為一塊密度極其大的小圓塊,而後發出向外的反彈爆炸衝擊波,由是超新星被產生。但是,新的研究證明,像這樣的核塌陷型別超新星,其品質以及擴張速率通常不太可能生成鐵質包層。然而,新的發現表明,SN 2006gy曾是所謂的‘Tpye Ia 超新星’,此現象發生於,當一顆恆星向了另一顆死星(白矮星)灌輸了足夠的能量,從而誘發強烈的核爆炸。(白矮星是一種沒有大規模爆炸的密度非常大,星核尺寸類似地球,且其燃料完全枯竭,外層已然脫落的星體)

具體來說,這種情景需要一顆白矮星與一顆富氫伴星進行緊密地雙星軌道運動。Jerkstrand表示,事實上這種名為激變變星的系統是常見且廣為人知的,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數百個這樣的系統。這個系統中的伴星在老化後會開始膨脹,它逐漸擴張的外殼會捕捉到白矮星。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摩擦“會使白矮星向伴星中心作螺旋運動,與此同時伴星的外層物質會向外噴發”。

據Jerkstrand所述,一般情況下,在這種雙星系統中,白矮星在爆發成Ia型超新星前會花費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時間朝著伴星中心螺旋運動。但是對於SN 2006gy超新星,研究者們懷疑白矮星在爆發之前“只經歷了大約一個世紀的螺旋運動”。爆發之後,這顆超新星撞擊上了不遠處由伴星噴發物質所形成的緻密層。這次撞擊就“如同撞上磚牆一般,超新星的大部分動能會隨之轉化成亮光”,這就解釋了為什麼SN 2006gy會如此明亮。

其他的一些超亮超新星與SN 2006gy有著類似的性質。研究人員稱這種相似性表明這些超新星也具有相同的根本性結構。

未來研究方向可為雙星系統是如何形成這種超亮超新星的。研究人員還可以研究在與其伴星相互環繞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系統中的白矮星在僅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成為la型超新星。

“這顆超新星的形成是白矮星在伴星中心時遇到另一個緻密物體時發生的嗎,還是在變得太大而爆炸之前不斷吸積物質導致的?” Jerkstrand說。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pace- Charles Q. Choi -Nasetus,迂子,Lucky Big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如果我們獲得了無限的能量,是否可以將粒子加速到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