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9年年元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預選著陸區一一月球背面南極一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的撞擊坑內,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世界上第1張近距離的拍攝的月球背面的影像圖,成為第1個到達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揭開了月球背面神祕的面紗。

嫦娥4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中繼通訊,開啟了人類月背探測新篇章。國外媒體報道稱嫦娥4號的成功登陸“重燃全球探月熱情,中國正開群太空新時代!”溢美誇讚之辭不絕於耳,好評如潮!真的,厲害了,我的國,我應該為您驕傲與自豪!

由於同步自轉的原因,月球面對地球的永遠是同一面。月球背面隕石坑道縱橫交錯,星羅棋佈,尤其是南極一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和高層影象異常複雜,對各種配合著陸感測器的系統要求很高,最大的高度落差的達16.1千米,高度方面的變化超過以往任何一次著陸。如果嫦娥4號降落在一個凸出的岩石上,將意味著任務失敗。著陸過程分為6個階段,其中前三項由地球進行控制,最後三步由著陸器自動控制。在登陸時,嫦娥4號兩個組成部分即著陸器與巡視器還進行了分離。

“嫦娥4號”月球車在117千米寬的馮.卡門撞擊坑著陸。撞擊坑位於被稱為南極一艾特肯盆地的域內,是一個位於月球底部的最大撞抗坑,直徑超過2500公里,深度達13公里,是太陽系最大的隕石坑之一,也是月就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盆地,其礦物質與其它地方不同,可能還有月球內部受盆地形成的影響而產生的物質。

月球車和著陸的配套裝置,是中國航天局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成果,其中一個儀器由德國基爾大學開發,還有一個由瑞典空間物理研究所提供。這些儀器將探測航天器下岩石的結構,並研究太陽風撞擊地球表面所產生的影響。“嫦娥4號”還準備研究一項有趣的生物學試驗,看看月球的低重量情況下,植物種子是否發芽,蠶卵是否會孵化。

“嫦娥4號”不走尋常路,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揹著陸,它的科學和工程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整個人類而言都是重大的突破。在其他領域我們也勇於嘗試,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創新方法,實破難關。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像嫦娥4號一樣抵達新的遠方,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在一個138億年前的宇宙中,我們怎麼能看到461億光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