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核心提示:相關模型分析得出撞擊後大約數分鐘內就形成了高度超過100米的海嘯,深度達到20公里的撞擊坑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撞擊坑內部的生物在數分鐘內全部滅絕,大量的岩石、塵埃被爆炸能量送入大氣層,場面難以想象。

圖片解讀:小行星撞擊摧毀了恐龍

圖片解讀:恐龍滅絕與小行星撞擊時間接近

岩石、塵埃被拋入大氣層後在數小時內自然落回地面,帶著高溫的塵土如同天降火球,再次襲擊了撞擊坑周圍的陸地生物,這種毀滅是不可逆的,而且是瞬間滅絕地面上的任何生物。顆粒較小的塵埃隨著風移動,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落回地面,因此也遮擋了大量的Sunny,導致地球上的植物大量死亡。科學家在尤坦卡半島周圍找到了白堊紀邊界層,這裡有高濃度的銥元素。我們知道銥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較小,不會大量出現在地層中,地球上絕大部分的銥在地球形成早期時存在,然後都進入了地球內部,地殼中極為有限。但是小行星、彗星上有大量的銥,因此科學家很容易得出結論:尤坦卡半島的白堊紀邊界層大量銥元素來自地外天體撞擊。

圖片解讀:印度半島火山噴發之後形成的岩漿覆蓋區域(藍色標註)

除了小行星撞擊理論外,科學家也發現印度半島出現的超級火山有可能摧毀了恐龍,他們給出的證據是地球本身是一個多火山活動的行星,地殼的主要成分是玄武岩,這是火山活動的標誌。大約在6500萬年前,也出現了超級火山活動,科學家在印度半島發現了大量的玄武岩流淌過的痕跡,蔓延面積達到了50萬平方公里,最近的調查給出了150萬平方公里的結論。要形成如此龐大的玄武岩岩漿覆蓋,這說明印度半島上的岩漿是漫山遍野,來自多座超級火山的噴發。

圖片解讀:火山活動仍然在重塑地球上的生態環境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氣候變暖 永久凍土解凍,遠古病毒或將“面世”,結局不敢想象